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前言

過去在2013與2017年時曾經寫過以「論交響管樂團編制」為題的文章,除了簡介管樂合奏的種類,粗略提了一些不同的編制,主要是以我認為無論是作曲或編曲上配器達到最佳交響成果的法國傳統(大型軍樂隊)管樂團編制為基底,附上一些曲目試聽,後續的文章又與管弦樂團做了點粗淺的比較。

最近看了一些不同國家、樂團、人物、作品的資料,本來想寫成分散的篇章,看著看著也沒時間寫,累積了一陣子,突然覺得可以全部加起來變成標題的這個主題,應該會很有趣!然後就時間軸和地域性的劃分去進行。所以決定關掉以前的兩篇文章,把內容也重新打散整理進新的文章中!

但我也不是什麼音樂學者,就算是粗淺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綜合發現,雖然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但也許會讓大家有不同於以往認知的想法!


管樂團與管弦樂團不同,管絃樂團的編制與曲目之間在歷史與地域的發展上是互相影響而與時俱進。其中弦樂器在很早就已經有成熟的發展,而成為管弦樂團音響的基石,也是管弦樂團中發聲原理一致、涵蓋從高到低的寬廣音域,具備高度音色音響同質性(Homogeneity) 和多數演奏員的樂器家族。隨著銅管、木管、打擊樂器的發展與加入,其曲目與音色音響音響也越發多元地發展。

而管樂團的編制卻隨著時代,地域、文化與作曲家而有不同!

管絃樂團有相當多經典的曲目在國際間流傳,促使管絃樂團有一致的編制(雖然有時仍有小處不同)。管樂團曲目則並沒有非常多的數量能夠達到一樣的地位,雖然有許多專家倡導統一的編制,但至今仍然沒有世界通行的固定編制。尤其不同國家慣用的編制與音樂的創作習慣不同,也導致使用的樂器與習慣的管樂團音響平衡不同,進而影響到音響聆聽習慣核對樂團音響的想像。

因此在時間軸與地域性上了解管樂合奏的發展歷史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對建構對管樂合奏的音色音響認知是相當有幫助的!

因此之後的文章將會以以下方式發展:

時間軸上,

  1. 約18世紀中~19世紀中(~1750-1850)的Harmoniemusik、軍樂隊與管樂器的改良、發明
  2. 約19世紀中~20世紀初(~1850-1900)摸索與決定大型管樂合奏編制
  3. 約20世紀初~20世紀中(~1900-1950)承繼前一個時期產生的經典作品

至於20世紀中期以後的事情,我想作品和資料都很多,只是臺灣受限於資訊來源,所知比較侷限,不過這應該有心也不是什麼問題。因此,後續的文章中,無論是人物或者是事件都會標上時間,如果多多注意,並且在時間和地域上連動思考,應該會有不同的感想與發現。

地域性上,會在19世紀中~20世紀中這段我認為算是文章重點的時期,挑選幾個國家當範例,最初還是以過去文章中出現過的法國為起頭:

  1. 法國、比利時
  2. 德國、奧地利
  3. 俄國
  4. 義大利
  5. 英國、美國

為什麼挑選這幾個國家,並且這樣分類呢?主要是在薩克斯風(Saxophone)與薩克斯號(Saxhorn),或者說對應薩克斯號的圓錐銅管樂器,這兩項最後進入現代管樂合奏的樂器家族的採用度不同!德奧與俄國相對其他國家來說,對薩克斯風接受得較晚,但俄國稍微有彈性些,而銅管樂器的採用上比較完整些,法國與比利時是最早完整接受這兩項樂器,作曲家在配器上也有一定著墨,而義大利雖然稍晚些,但也相當完整的接受,甚至將這種樂器家族的觀念更加擴大到其它樂器,英美接受薩克斯風的時間與義大利相當,但在美國中低音的薩克斯號樂器很快地退出了管樂合奏編制中,而轉變成比較接近當代管樂合奏的標準編製所使用的樂器,英國則是原本就以銅管樂團(Brass Band)為主流,這類銅管樂器以存在銅管樂團中為主。

重要的是我會附上能找到而且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錄音,畢竟沒辦法讓大家聽到實際的現場音響,錄音應該是唯一的途徑了!

而台灣其實受美國影響較多,資訊也多以英文為主,因此對其他非英語系國家樂團的發展歷史、音響和作品較無所知,希望這系列文章能夠補足一些資訊。

另外,這一系列文章應該在寫的過程中會滾動式增補或修改,時間和地域上連動思考嘛!

轉貼自 管樂世界 vvhitewhale https://vvhitewhale.wordpress.com/2020/11/06/1/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義大利

(文中有試聽影片!)

相對於德、奧地區非常晚才接受法國、比利時所傳來的薩克斯風(Saxophone,義大利文為Sassofono,應是因為x不在義大利文的使用範圍內,大多用來拼外來語,所以後來也有作Saxofono的寫法),義大利則是相當早就將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 1814~1894)所發明的樂器納入管樂團的編制,而其實薩克斯號(Saxhorn)的採納又早於薩克斯風,在薩克斯風還未正式普及被採用時就有一位留下許多經典管樂原創作品的作曲家。

阿米卡雷·龐切利(Amilcare Ponchielli, 1834~1886)

義大利作曲家阿米卡雷·龐切利(Amilcare Ponchielli, 1834~1886)以他的歌劇喬宮達(La Gioconda, 1876)聞名於世,尤其是其中的時之舞(Danza delle ore)一曲。但卻比較少人知道,在他早期的作曲事業比較不順遂,所作的歌劇不受歡迎的時期,為了生計,他在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小城市打零工,其中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1861~1864年皮亞千薩(Piacenza)1864~1873年在以弦樂器製造聞名的克雷蒙納(Cremona)擔任管樂團指揮(Capobanda)

他在這段時期留下了超過200首的管樂作、編曲,其中包含了可以說是最早的(細管)上低音號協奏曲(Concerto per Flicorno Basso, 1872?)、小號協奏曲(Concerto per tromba, -1866?)、為管樂團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 1872)、為管樂團的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Carnevale di Venezia Variazioni per Banda, 1868)等。

在前文「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6)法國、比利時」提到,薩克斯在銅管與木管樂器最早提出並系統採用發聲原理一致、涵蓋從高到低的寬廣音域,具備高度音色音響同質性(Homogeneity),管徑偏圓錐狀的樂器家族,而前文「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7)德國、奧地利」也提到,德國可能更早有此概念,雖然並未系統性完整採納這樣的銅管樂器家族,因此法國在提到這樣的銅管樂器家族時用的是薩克斯號(Saxhorn),而德文用的卻是Bügelhorn這個單字(有趣的是Bügel和Horn其實都可以視為指管徑偏圓錐狀的銅管樂器總稱,可以說是同義詞),而共通點是法國傳統上仍習慣將薩克斯號家族中的中高音樂器以Bugle稱呼。而義大利在龐切利活躍於管樂的19世紀中後,已採用了薩克斯號(Saxhorn)的系列樂器,但可能由於製造、販售、專利等等問題,並不以Sax之名稱之,而是以Flicorno加上表示相對音高的單語來稱呼,Flicorno實際上就是德文的Flügelhorn的直譯。

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
Eb高音富魯格號Eb Soprano FlugelhornPetite Bugle en mi bémol
(Saxhorn Soprano en mi bémol)
Es FlügelhornFlicorno Sopranino
Flicornino
Bb富魯格號Bb FlugelhornBugle en si bémol
(Saxhorn Contralto en si bémol)
B FlügelhornFlicorno Soprano
Eb中音號Eb Tenor Horn
Eb Alto Horn
Saxhorn Alto en mi bémolEs AlthornFlicorno Contralto
Genis
Bb細管上低音號Bb Baritone (Horn)Saxhorn Baryton en si bémolB TenorhornFlicorno Tenore
Bb粗管上低音號
Bb(低音)薩克斯號
Bb Euphonium
Bb Saxhorn
Euphonium
Saxhorn Basse en si bémol
B Bariton(horn)Eufonio (Euphonium)
Flicorno Baritono
Flicorno Basso
Eb低音號Eb (Bass) TubaSaxhorn Contrebasse en mi bémolEs Tuba
Basstuba
Tuba
Flicorno Basso Grave
BBb(倍)低音號BBb (Contrabass) TubaSaxhorn Contrebasse en si bémolB Tuba
Kontrabasstuba
Tuba
Flicorno Contrabbasso

可以從對照表中發現,義大利基本上將整個家族樂器視為Flugelhorn (Flicorno)家族,而其實Flicorno Tenore、Flicorno Baritono、Flicorno Basso皆為同音域的bB調樂器,僅管徑粗細與錐度不同,而有音色差異,早期甚至有樂器廠商是製造三種管徑粗細的樂器,後來就沒有如此細的區分,Flicorno Tenore為細管樂器,對應到英文中的Baritone,而Flicorno Baritono、Flicorno Basso可以視為早期粗管樂器的總稱,而直到Euphonium傳進義大利,才有了這個英文Euphonium的義大利文音譯Eufonio的使用,低音樂器中,Tuba也是目前較Flicorno Basso Grave與Flicorno Contrabbasso常見許多的一般說法。

從龐切利帶領兩地的管樂團紀錄看來,當時的樂團人數約在24~32人左右,而使用當時的樂團編制演奏時,會常常聽到「類管風琴」的音響,這是因為在19世紀中的當時,人們是有意識地覺得兩者應該相似,管風琴跟管樂器皆為風力所驅動,且當時演奏也常搭配有調或無調的打擊樂器,當時龐切利也曾擔任的管風琴師的職位考試比賽中,除了我們所能想像跟該職位相關的技能外,參加者也會被要求即時視譜完整的樂隊總譜。

在了解龐切利當時選擇的樂器編制前,可以先了解樂隊的功用與背景。當時樂隊是免費的向民眾提供音樂的公共團體,甚至是如警察和消防部門之類的官方市政團體,因此也常常在戶外演奏,所以音色的微妙之處常常不如在一個擠滿數百名狂熱聽眾的廣場上聆聽的需要重要。

1865年樂隊組織結構計畫(Progetto della pianta Organica, Organization chart plan),可以看出當時龐切利所使用的配器編制:

單簧管(Clarinet)-10人
短號/富魯格號(Cornet/Flugelhorn)-4人
中音號/法國號(Genis/Horn)-3人
小號(Trumpet)-5人
上低音號(Bombardino)-2人
長號(Trombone)-4人
低音號(Tuba)-3人
打擊(Percussion)-2人
共33人

可以發現單簧管是當時唯一使用的木管,而完整的富魯格號(Flicorno, 圓錐銅管樂器)家族則成了樂團的骨幹,再進一步對照其作品的總譜(以編制較完整龐大的「希臘歌曲變奏曲」(Canto Greco, Variazioni per Banda, Op. 144, PP.135.14)為例),或可將這樣的樂團演奏人員大致細分為:

Ab超高音單簧管(Clarino Lab)-1人
Eb高音單簧管(Clarino Mib)-1人
Bb單簧管 1(Clarino Sib 1)-2人
Bb單簧管 2(Clarino Sib 2)-2人
Bb單簧管 3(Clarino Sib 3)-3人
Bb中/低音單簧管(Clarone)-1人
Eb高音短號(Pistone Mib)-1人
Bb短號 1~2(Cornetto Sib 1~2)-2人
Bb富魯格號 1~2(Flicorno Sib 1~2)-2人
Eb中音號/法國號(Corno Mib)-3人
Eb小號 1~5(Tromba Mib 1~5)-5人
細管上低音號(Flicorno Basso)-1人
粗管上低音號(Bombardino)-1人
長號 1~3(Trombone 1~3)-4人
低音號(Basso)-3人
打擊(Percussion)-2人
共34人

「希臘歌曲變奏曲」(Canto Greco, Variazioni per Banda, Op. 144)

除了Bb單簧管以外,其它聲部幾乎皆為1部1人,單簧管已經使用了在當時來看相當完整的單簧管家族樂器,甚至包含最高音的Ab超高音單簧管,短號部分,有時也使用到Eb高音短號,中音銅管部分,中音號與法國號似乎不是很嚴格的區分,小號則高達5部,且使用Eb小號上低音號部分,細管與粗管樂器皆採用,龐切利以Flicorno Basso稱呼細管樂器(而不是使用當代的名稱Flicorno Tenore),而以Bombardino稱呼粗管樂器(而不是使用當代的名稱Flicorno Basso),Bombardino來自義大利文的Bombardone,而在19世紀前半,Bombardon曾用來稱呼不同的樂器,但多為低音號音域的銅管樂器,尤其用來指管徑呈圓錐狀,全管長管徑不斷擴大的樂器,今日的眼光來看並不會細分而亦以低音號稱之,而義大利文中-ino語尾有「小」的意思,因此Bombardino或可稱「小低音號」,也可視為早期粗管樂器的總稱,西班牙文中也有相同的用法。

而龐切利的Concerto per Flicorno Basso是最早的上低音號協奏曲,根據以上實際研究其配器,就可以發現他所指的Flicorno Basso應該不是如當代所認知這個家族中管徑比較粗的樂器,反而是比較細的樂器,對應到當代英文中的Baritone (Horn),而不是Euphonium,Concerto per Flicorno Basso應該是細管上低音號協奏曲才對,而不是如當代多用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演奏。在龐切利的時代,的確細管上低音號相較粗管上低音號來說更常被作為獨奏樂器,這點反而與當代的英式銅管樂團(British Style Brass Band)是相反的。

細管上低音號協奏曲(Concerto per Flicorno Basso, Op. 155)

美國薩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音樂系的亨利·何偉(Henry Howey)教授是研究龐切利的專家,許多相關的管樂研究資料可以在其維護的網站「阿米卡雷·龐切利的管樂」(The Band Music of Amilcare Ponchielli)中找到,尤其是將多數珍藏於克雷蒙納州立圖書館(Biblioteca Statale)的總譜重新轉錄繕打外,也提供適合當代管樂團編制的編輯版本。

美國管樂音樂學專家大衛·惠特韋爾(David Whitwell)博士,除了出版許多管樂研究書籍外,也將許多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早期管樂經典以當代管樂團的編制重新編輯,多由Maxime’s Music出版,當然也包括龐切利的作品,如:為管樂團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為管樂團的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Carnevale di Venezia Variazioni per Banda)、希臘歌曲變奏曲(Canto Greco, Variazioni per Banda)等。瑞士作曲家法蘭柯·切薩里尼(Franco Cesarini)也曾重新編輯為管樂團的序曲

為管樂隊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由大衛·惠特韋爾(David Whitwell)編輯

https://youtu.be/rrZq-HUR1ak

為管樂團的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Carnevale di Venezia Variazioni per Banda),由大衛·惠特韋爾(David Whitwell)編輯

https://youtu.be/3zrja0lohpY

希臘歌曲變奏曲(Canto Greco, Variazioni per Banda),由大衛·惠特韋爾(David Whitwell)編輯

https://youtu.be/hegWxadBcNM

為管樂隊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由法蘭柯·切薩里尼(Franco Cesarini)編輯

https://youtu.be/Q7_HaRJ2ZZc

2001年4月27日,多位義大利與美國的音樂學家於克雷蒙納召開以龐切利和他的管樂作品(Ponchielli e la musica per Banda)為名的圓桌研討會議,當日並由克雷蒙納附近,知名的松奇諾市民管樂團(Banda Civica Musicale di Soncino)(樂團人數超過70人,約為龐切利當年樂團規模的兩倍)召開龐切利作品的音樂會,並發行CD與龐切利相關管樂歷史與作品小冊,後續於2006年發行了續作

松奇諾市民管樂團(Banda Civica Musicale di Soncino)演出龐切利作品現場錄音

https://youtu.be/vuN5IqIJRC4?list=PLBF_PdxPtAKUKz0j2yq6Xgb_TEBHXhFuj

松奇諾市民管樂團(Banda Civica Musicale di Soncino)龐切利作品錄音 Vol. 1

https://youtu.be/NNGanZR7VzU?list=OLAK5uy_kiiDT2xZMxlQP__he4qlVqsBa8TDYbQpo

松奇諾市民管樂團(Banda Civica Musicale di Soncino)龐切利作品錄音 Vol. 2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vcAhJhSH4_FJ3HciSzSDz

艾曼紐耶·克拉坎普
(Emanuele Krakamp, 1813~1883)

如同龐切利與克雷蒙納的例子,這個時期,許多義大利的城鎮也開始有了市立管樂團,但相對來說,軍樂隊卻不如法國與德國有大幅度的改革與進展。當時的義大利作曲家與長笛大師艾曼紐耶·克拉坎普(Emanuele Krakamp, 1813~1883,他是義大利最早採用貝姆式長笛的演奏家,並建立教學方法導入義大利的音樂院,成為早期法國學派以外的重要方法)在1863年於南方的拿波里提出了義大利王國軍樂隊重組要點(Progetto per la riorganizzazione delle musiche militari del Regno d’Italia),在當時也引起國內外廣泛的討論,其中提出了52人的參考標準編制:

Db短笛(Piccolo flauto)-1人
長笛(Flauto)-1人
雙簧管(Oboe)-2人
Ab超高音單簧管(Piccolo Clarinetto Lab)-1人
Eb高音單簧管(Piccolo Clarinetto Mib)-1人
獨奏Bb單簧管(Clarinetto di concerto Sib)-1人
Bb單簧管 1(Clarinetto Sib 1)-3人
Bb單簧管 2(Clarino Sib 2)-3人
Bb單簧管 3(Clarino Sib 3)-2人
低音管(Fagott)-2人
倍低音管(Contrafagott)-1人
Eb高音短號(Cornetta Mib)-1人
Bb短號(Cornetta Sib)-1人
獨奏Bb(中音)富魯格號(Flicorno alto Sib di concerto 1~2)-1人
Bb富魯格號(Flicorno Sib)-2人
獨奏F中音號(Biucle Fa di concerto,應為Bugle之音譯)-1人
小號(Tromba)-3人
低音小號(Tromba bassa)-2人
中音號/法國號(Corno)-4人
獨奏細管上低音號(Eufono di concerto, 相對表中Bombardino應為細管樂器)-1人
旋律細管上低音號(Eufono di canto, 相對表中Bombardino應為細管樂器)-1人
粗管上低音號(Bombardino)-2人
長號(Trombone Sib)-3人
獨奏長號(Trombone solo)-1人
F低音號(Bombardino Fa)-3人
Bb低音號(Bombardone)-1人
Eb海力空低音號(Elicon Mib)-2人
打擊(Percussion)-5人
共52人

相較龐切利的編制,木管的比例略高,也使用了更多樣的樂器,銅管Flugelhorn (Flicorno)家族仍為樂團的骨幹。在同書中也提到了人數較少的30人編制信號樂隊(Fanfare)中包含了2位Sax (Sax in Mib),雖然當時薩克斯風已經傳入義大利,但此處所指的卻不是薩克斯風,而是指阿道夫·薩克斯製作的銅管樂器,也就是Eb的薩克斯號(Saxhorn)或Saxtromba,薩克斯風此時尚未被納入管樂團的標準編制中。

龐切利時期,義大利管樂團即採用完整的Flugelhorn (Flicorno)家族,追求「類管風琴」的音響。

而薩克斯風於1840年代於法國發明以來,其實很早就傳入義大利, 早期零星有些以薩克斯風作為獨奏樂器與管樂團的協奏曲作品,然而作為管樂團編制的一部分,要以喬阿奇諾·安東尼奧·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1868年獲提名義大利王冠勳章大十字騎士(Cavaliere di Gran Croce della Corona d’Italia)時,創作的義大利王冠信號曲(La Corona d’Italia Fanfara)為里程碑。

當時羅西尼已經移居法國巴黎,可以從總譜上看到使用法文標記樂器,且使用的編制其實是與當時的法國軍樂隊編制一致。而羅西尼寫給官員的信中也提到這首作品除了義大利軍樂隊(管樂團)已經在使用的樂器以外,還加入了新發明而很流行的薩克斯風(使用了Soprano Bb、Alto Eb、Tenor C、Baritone Eb、Bass Bb),請官員了解新的趨勢,尋找適合的樂團指揮與樂手依照編制演奏的心願。而除了加入了薩克斯風以外,羅西尼當然也使用了完整的薩克斯號(Saxhorn)家族,在義大利也就是富魯格號(Flicorno)家族,有趣的是中音號(法文Saxhorn Alto,義大利文Flicorno Contralto)的部分,羅西尼實際上使用Saxtromba標示,Saxtromba實際上為薩克斯發明的圓錐管徑樂器,錐度介於薩克斯號與圓柱管徑樂器間,可能當時實際製作樂器僅Saxtromba Alto與Saxtromba Baryton,後由於與薩克斯號差異不大且普遍性低,中低音域樂器逐漸僅以薩克斯號稱呼,Saxtromba的名稱逐漸消失,後續成為現代的中音號(Alto Horn / Tenor Horn)與細管上低音號(Baritone (Horn))

義大利王冠信號曲(La Corona d’Italia Fanfara)總譜

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dell’Esercito Italiano)採用密凱勒·曼加尼(Michele Mangani)編輯的當代編制版本錄音。

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dell’Esercito Italiano)的當代編制編輯版本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w6s2xo1wBIY?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

亞歷山卓·維賽拉
(Allesandro Vessella, 1860~1929)

義大利的羅馬在市立管樂團遍地開花的1871年也成立了羅馬市立樂隊(Banda Comunale di Roma),起初樂團分成兩個不到40人的樂團,直到1882年才合併為一個68人的樂團,1885年4月27日,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 1860~1929)在龐切利的推薦與協助下,自10人的遴選中勝出接任指揮,在任的36年間,他除了透過高明的改編與演奏,也在強烈的反對下,將德國(如:約翰·塞巴斯倩·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與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作品)與法國的音樂透過管樂團介紹給習慣於義大利音樂的義大利人,改編的曲目超過500首,也將樂團的編制與質量做了大幅度改革,達到交響化的目標,他將樂團增加至80人恢復了Ab超高音單簧管、中音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的使用、將法國號(Corno)由2人增加為4人、短號由5人縮減為2人、增加4位長號(包括之前沒有F低音長號與Bb倍低音長號)、正規化整個富魯格號(Flicorno)家族、增加定音鼓

「管樂團配器研究」(Studi di Strumentazione per Banda)

義大利的軍樂隊在1884年經過一次失敗的改革,十年後的1894年,維賽拉提出了「一套軍樂隊更合理的編排法」(Di un più razionale ordinamento delle musiche militari italiane),切合他希望將國際樂團的編制標準化,無論是各種規模的管樂團都能夠更有效地演奏,他也在1897年著作了「管樂團配器研究」(Studi di Strumentazione per Banda)(可下載原版),將管樂團樂器區分為I.木管樂器:包含無簧樂器(Strumenti a bocca)、單簧樂器(Strumenti ad ancia)、雙簧樂器(Strumenti a piva)、II.厚重銅管(唇簧)樂器(Strumenti a bocchino di Timbro scuro, 即圓錐管徑銅管樂器)、、III.清亮銅管(唇簧)樂器(Strumenti a bocchino di Timbro chiaro, 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與IV.打擊樂器(Strumenti a percussione)。時至今日,此書仍然是義大利音樂院中管樂學習的重要參考書目。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的樂器家族分類

在維賽拉書中與編制中值得一提而特別的樂器,如:單簧管篇章,包含了Ab超高音單簧管到Bb倍低音單簧管的完整家族,雖然有提到管樂團常用的部分為Ab超高音單簧管到Bb低音單簧管,但附註仍有提到倍低音音域的單簧管仍常出現在許多管樂團中。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的單簧管篇章

書中的倍低音雙簧樂器倍低音簧管(Contrabbasso ad Ancia, 字面上為簧片倍低音樂器(Reed Contrabass))為金屬管身的倍低音雙簧樂器,最初的設計來自位於當時奧匈帝國,現今捷克的克拉斯利采(Kraslice)的樂器製造商史托瓦瑟(Stowasser)和切魯瓦尼(Červený),後由比利時樂器製造商夏赫魯·馬希勇(Charles Mahillon)在於1860年代薩魯管發明後數年發展完善並推廣,書中特別提到,會在編制完整的管樂團中使用,用以延伸簧片樂器的低音域,對重現交響樂團中的倍低音域和與低音號合奏特別有效果。而書中也提到了容易與其混淆的樂器-薩魯管(Sarrusophone)家族。目前,由於法令,義大利的軍樂隊仍規定使用倍低音簧管等較少見樂器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Contrabbasso ad Ancia篇章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kvVLWW6V_I?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Contrabbasso ad Ancia演奏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薩魯管(Sarrusophone)篇章

書中的富魯格號/薩克斯號(Flicorno / Saxhorn)家族樂器篇章,提到Flicorno Tenore、Flicorno Baritono、Flicorno Basso皆為同音域的bB調樂器,僅管徑粗細與錐度不同,而有音色差異,Flicorno Tenore為細管樂器,對應到英文中的Baritone,而Flicorno Baritono、Flicorno Basso可以視為早期粗管樂器的總稱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富魯格號/薩克斯號(Flicorno / Saxhorn)家族樂器篇章

書中的清亮銅管樂器(Ottoni chiari)部,將小號分為低音(Toni gravi)、中音(Toni medî)、高音(Toni acuti)三個部分,並提到管樂團在三個音域各使用Bb小號(Tromba Soprano in Sib)、Eb中音小號(Tromba Contralta in Mib)、Bb低音小號(Tromba Bassa in Sib)。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小號(Tromba)篇章

清亮銅管樂器中低音部,長號提到管樂團使用Bb中音長號(Trombone Tenore in Sib)、F低音長號(Trombone Basso in Fa)、Bb倍低音長號(Trombone Contrabbasso in Sib),後二者其實就是現在稱的Cimbasso,而也是義大利音樂最廣泛使用此樂器,Cimbasso名稱起源於Corno in Basso的縮寫(C. in Basso)誤植,原來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樂器,按鍵式的低音與倍低音長號,也就是現代的Cimbasso,其實是在1959年德國樂器專家漢斯·庫尼茲(Hans Kunitz)重新設計加活塞,後由亞歷山大(Gebr. Alexander)製作,推出時稱Cimbasso Bass Trombone,後才廣用此名稱,義大利最早在使用時,是以Trombone稱呼的。

「管樂團配器研究」中長號(Trombone)篇章

1901年,他所提出的編制獲得戰爭部長主持的委員會通過與義大利皇家法令的批准,明確地區分簧片樂器(Ance)、清亮銅管樂器(Ottoni chiari, 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與厚重銅管樂器(Ottoni scuri, 即圓錐管徑銅管樂器)家族,並採用其倡導的薩克斯風,其中80人,而後擴增為102人的大型樂團編制(Grande Banda)更由義大利軍樂隊採用,後也常稱此種大型編制為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維賽拉所提出的編制:

小型管樂團(Piccola Banda)-35人

C長笛(兼任短笛)(Flauto in C (anche Ottavino))-1人
Eb高音單簧管(Clarinetto Piccolo in Mib)-1人
Bb單簧管 1(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Primi)-4人
Bb單簧管 2(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Secondi)-4人
Eb中音單簧管(Clarinetto Contralto in Mib)-1人
Bb高音薩克斯風(Saxofono Soprano in Sib)-1人
Eb中音薩克斯風(Saxofono Contralto in Mib)-1人
Bb次中音薩克斯風(兼任Bb低音單簧管)(Saxofono Tenore in Sib con obbligo di Clarinetto Basso in Sib)-1人
Eb上低音薩克斯風(Saxofono Baritono in Mib)-1人
Eb或F法國號(Corno in Mib or in Fa)-2人
Bb短號(Cornette in Sib)-2人
Bb中音長號(Trombone Tenore in Sib)-3人(或Bb中音長號(Trombone Tenore in Sib)-2人和F低音長號(Trombone Basso in Fa)-1人)
Eb高音富魯格號(Flicorno Sopranino in Mib)-1人
Bb富魯格號(Flicorno Soprano in Sib)-2人
Eb中音號(Flicorno Contralto in Mib)-2人
Bb細管上低音號(Flicorno Tenore in Sib)-1人
Bb粗管上低音號(Flicorno Baritono in Sib)-2人
F或Eb低音號(Flicorno Basso Grave in Fa or in Mib)-1人
Bb低音號Flicorno Contrabbasso in Sib)-1人
小鼓(兼任定音鼓)(Tamburo(con obbligo di Timpani))-1人
大鼓(Cassa)-1人
雙鈸(paio di Piatti)-1人

中型管樂團(Media Banda)-54人

C長笛(1人兼任短笛)(Flauto in C (uno con obbligo di Ottavino)-2人
雙簧管(Oboe)-2人
Ab超高音單簧管(Clarinetto Piccolo in Lab)-1人
Eb高音單簧管(Clarinetto Piccolo in Mib)-2人
Bb單簧管 1(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Primi)-6人
Bb單簧管 2(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Secondi)-6人
Eb中音單簧管(Clarinetto Contralto in Mib)-1人
Bb低音單簧管(Clarinetto Basso in Sib)-1人
Bb高音薩克斯風(Saxofono Soprano in Sib)-1人
Eb中音薩克斯風(Saxofono Contralto in Mib)-1人
Bb次中音薩克斯風(Saxofono Tenore in Sib)-1人
Eb上低音薩克斯風(Saxofono Baritono in Mib)-1人
Bb低音薩克斯風(Saxofono Basso in Sib)-1人
Eb或F法國號(Corno in Mib or in Fa)-2人
Bb短號(Cornette in Sib)-2人
Eb中音小號(Tromba Contralto in Mib)-1人
Bb低音小號(Tromba Basso in Sib)-1人
Bb中音長號(Trombone Tenore in Sib)-3人
F低音長號(Trombone Basso in Fa)-1人
Eb高音富魯格號(Flicorno Sopranino in Mib)-1人
Bb富魯格號(Flicorno Soprano in Sib)-2人
Eb中音號(Flicorno Contralto in Mib)-3人
Bb細管上低音號(Flicorno Tenore in Sib)-2人
Bb粗管上低音號(Flicorno Baritono in Sib)-2人
F低音號(Flicorno Basso Grave in Fa)-1人
Eb低音號(Flicorno Basso Grave in Mib)-1人
Bb低音號Flicorno Contrabbasso in Sib)-2人
小鼓(兼任定音鼓)(Tamburo(con obbligo di Timpani))-2人
大鼓(Cassa)-1人
雙鈸(paio di Piatti)-1人

大型管樂團(Grande Banda)-102人

C短笛(Ottavino in C)-1人
C長笛(兼任短笛)(Flauto in C (obbligo di Ottavino)-3人
C雙簧管(1人兼任F英國管)(Oboe in C(uno con obbligo di Corno Inglese in Fa))-3人
F英國管(Corno Inglese in Fa)-1人
Ab超高音單簧管(兼任Eb高音單簧管)(Clarinetto Piccolo in Lab(obbligo di Clarinetto Piccolo in Mib))-2人
Eb高音單簧管(1人兼任Ab超高音單簧管)(Clarinetto Piccolo in Mib(uno con obbligo di Clarinetto Piccolo in Lab))-2人
Bb單簧管 1A(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Prima A)-6人
Bb單簧管 1B(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Prima B)-6人
Bb單簧管 2A(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Secondi A)-6人
Bb單簧管 2B(Clarinetto Soprano in Sib Secondi B)-6人
Eb中音單簧管(Clarinetto Contralto in Mib)-4人
Bb低音單簧管(Clarinetto Basso in Sib)-3人
Eb倍中音單簧管(Clarinetto Contrabbasso in Mib)-1人
Bb倍低音單簧管(Clarinetto Contrabbasso in Sib)-1人
Bb高音薩克斯風(Saxofono Soprano in Sib)-2人
Eb中音薩克斯風(Saxofono Contralto in Mib)-3人
Bb次中音薩克斯風(Saxofono Tenore in Sib)-2人
Eb上低音薩克斯風(Saxofono Baritono in Mib)-2人
Bb低音薩克斯風(1人兼任Eb倍低音薩克斯風)(Saxofono Basso in Sib(uno con obbligo di Saxofono Contrabbasso in Mib))-2人
倍低音簧管(1人兼任Bb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basso ad ancia,此為類似倍低音之雙簧樂器,金屬管身,但非薩魯管(Sarrusophone) (uno con obbligo di Clarinetto Contrabbasso in Sib))-2人
Eb或F法國號(Corno in Mib or in Fa)-5人
Bb小號(1人兼任F高音小號)(Tromba in Sib(uno con obbligo di Trombino in Fa))-3人
F中音小號(1人兼任Bb低音小號)(Tromba Contralta in Fa(uno con obbligo di Tromba Bassa in Sib))-3人
Bb低音小號(Tromba Basso in Sib)-2人
Bb中音長號(1人兼任Bb低音小號)(Trombone Tenore in Sib(uno con obbligo di Tromba Bassa in Sib))-3人
F低音長號(Trombone Basso in Fa)-1人
Bb倍低音長號(Trombone Contrabbasso in Sib)-1人
Eb高音富魯格號(Flicorno Sopranino in Mib)-2人
Bb富魯格號(Flicorno Soprano in Sib)-4人
Eb中音號(Flicorno Contralto in Mib)-3人
Bb細管上低音號(Flicorno Tenore in Sib)-3人
Bb粗管上低音號(1人兼任Bb中音長號與Bb細管上低音號)(Flicorno Basso in Sib(uno con obbligo di Trombone Tenore in Sib e Flicorno Tenore in Sib))-3人
F低音號(Flicorno Basso Grave in Fa)-1人
Eb低音號(Flicorno Basso Grave in Mib)-1人
Bb低音號(Flicorno Contrabbasso in Sib)-3人
定音鼓(兼任打擊樂器)(Timpani(con obbligo di altri strumenti a percussione))-1人
小鼓(兼任打擊樂器)(Tamburo(con obbligo dei timpani e altri strumenti a percussione))-2人
大鼓(兼任打擊樂器)(Cassa(con obbligo di altri strumenti a percussione))-1人
雙鈸(兼任打擊樂器)(paio di Piatti(con obbligo di altri strumenti a percussione))-2人

維賽拉所提出的編制中,與法、德相比,木管對銅管的比例也維持略高,他認為樂團中木管約佔60%、銅管30%、打擊10%,而銅管樂器中,圓錐管徑銅管樂器佔2/3,圓柱管徑銅管樂器佔1/3,但德式的編制相對家族樂器比較不完整,家族樂器間則多為相距八度樂器,法式的編制則是單簧樂器圓錐管徑銅管樂器(Saxhorn)相當完整,且家族樂器為相距四、五度樂器,而義式的編制則是單簧樂器圓錐管徑銅管樂器,甚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家族也相當完整,從小編制到大編制的變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而維賽拉如此的設計則是企圖在音色調性上都能表現出細微的差別,另外,維賽拉即使在樂團規模小時,也不在許多樂器Double,而是盡量維持樂器的多樣性。書中也提到建議的樂團座位(以中型管樂團為例):

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管樂團配器研究」中的中型管樂團座位建議

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提出的
大型管樂團(Grande Banda)編制中包含了
完整的簧片樂器(Ance)、清亮銅管樂器(Ottoni chiari, 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與厚重銅管樂器(Ottoni scuri, 即圓錐管徑銅管樂器)家族

在當時的演奏曲目來源,管弦樂作品的改編仍然佔相當大的比例,在義大利尤其是歌劇相關作品,除了歌劇的序曲、間奏曲等器樂合奏曲目,歌唱的部分常以01.獨奏樂器代替聲樂演唱輔以樂團伴奏或02.將其以交響的音響概念改編為幻想曲(Fantasia)的方式,講耳熟能詳的歌唱旋律納入,這也讓管樂團成為推廣(管弦、歌劇)音樂的重要推手。而音響上相較於法式管樂團主要以單簧木管樂器家族作為相對於管弦樂團中弦樂家族扮演齊奏角色,而以薩克斯號家族作為音響補充和低音域擴展的想法,義大利維賽拉式編制更為龐大,使用樂器種類更多,甚至將圓柱管徑銅管樂器家族(小號、長號)完整納入,直接以相對音域樂器代入弦樂的編曲方式變得較不可能,但也因為樂器種類多,而有更多音響、音色的可能性,重新配器的情況變得更為普遍。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的威廉·泰爾序曲(Guglielmo Tell Sinfonia)(完整總譜與分譜)為例:

威廉·泰爾序曲(Guglielmo Tell Sinfonia),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編曲,採用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

1988年,富維歐·克洛(Fulvio Creux)樂長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音樂會現場演奏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的威廉·泰爾序曲

富維歐·克洛(Fulvio Creux)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音樂會現場演奏維賽拉編曲的威廉·泰爾序曲(Guglielmo Tell Sinfoni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ZgHUjqB74MA?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

2010年,雷奧納多·拉賽拉·英格羅索(Leonardo Laserra Ingrosso)樂長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音樂會現場演奏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的威廉·泰爾序曲

雷奧納多·拉賽拉·英格羅索(Leonardo Laserra Ingrosso)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音樂會現場演奏維賽拉編曲的威廉·泰爾序曲(Guglielmo Tell Sinfoni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OhO527wpk0?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

維賽拉除了編曲外,也有不少管樂原創作品,如原以維賽拉中型管樂團(Media Banda)-54人編制作曲,於1903年由維賽拉創作並指揮羅馬市立樂隊首演的不列顛尼亞(Britannia),此曲有兩個重新以現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版本,分別為義大利出版社Edizioni Musicali Scomegna針對義大利經典管樂作品(尤其是以維賽拉編制創作的作品)重新以現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系列,委託義大利作曲家亞歷山卓·傑拉迪(Alessandro Celardi)編輯與馬西莫·皮奇歐尼(Massimo Picchioni)編輯的版本。

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採用傑拉迪編輯的當代編制版本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當代編制版本不列顛尼亞(Britan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VSucS-ibDEsnZqgBke_Fc

當時也有許多當代管弦樂曲目很快地被改編為管樂團版本演出,如義大利作曲家法蘭柯·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 1875~1954)1910年創作,需要高度技巧的浪漫組曲(Suite romantica)(完整總譜),在1914年即為當時與維賽拉齊名的著名管樂團指揮,有義大利樂隊的托斯卡尼尼之稱的拉法耶勒·卡拉瓦格利歐斯(Raffaele Caravaglios, 1864~1941)改編為管樂團演奏:

浪漫組曲(Suite romantica),拉法耶勒·卡拉瓦格利歐斯(Raffaele Caravaglios)編曲,採用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

卡拉瓦格利歐斯除了將義大利當代作曲家,如:皮埃特羅·馬斯康尼(Pietro Mascagni, 1863~1945)、吉安·弗朗切斯科·馬利皮耶羅(Gian Francesco Malipiero, 1882~1973)等的作品改編為管樂團演奏,也將義大利國外,如: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如:狄爾愉快的惡作劇(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編曲,其總譜也可見維賽拉式的編制,而多於義大利Ricordi出版社,以「樂體圖書館」(Biblioteca dei corpi di musica)系列出版。

卡拉瓦格利歐斯除了編曲外,也有管樂原創作品,但世人知之甚少,如:幻想曲「幻滅」(Disillusione),原始的編制較為特別,以不具雙簧樂器與薩克斯風的維賽拉大型管樂團(Grande Banda)編制作曲,在義大利出版社Edizioni Musicali Scomegna針對義大利經典管樂作品(尤其是以維賽拉編制創作的作品)重新以現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系列,委託義大利作曲家史帝發諾·加塔(Stefano Gatta)編輯。他為單簧管與管樂團的音樂會快板(Allegro di Concerto)也是很不錯的作品。

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採用加塔編輯的當代編制版本錄音。

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當代編制版本幻滅(Disillusione)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ezq1ZA96pWQC8WOarA3FX

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的樂譜除了歷史舊譜外,也可在義大利出版社Edizioni Musicali Allemanda的Organico Banda Vesselliana系列中找到。

然而實際上能有足夠資源採用維賽拉編制的多為義大利的軍樂隊,或者是在義大利南方以商業巡迴演出的巡迴樂隊(Banda da giro)一般民間樂團則較難採用此種編制,最大頂多達到維賽拉提出的中型以上,而未達大型編制的人數,而後國際出版市場上的標準編制,也與維賽拉編制有不小的差距,而使此種編制未於國際間流行。目前,由於法令規定,義大利的軍樂隊多以102人的大型維賽拉編制為主,並仍使用倍低音簧管(Contrabbasso ad Ancia)等較少見樂器,如:義大利國家憲兵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rma dei Carabinieri)、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義大利空軍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eronautica Militare)、義大利海軍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Marina Militare)、義大利國家警察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Polizia di Stato)

路易奇·錫瑞內
(Luigi Cirenei, 1881~1947)

其中歷史最悠久而負盛名的就是1820年成立的義大利國家憲兵樂隊,1925年,樂長路易奇·錫瑞內(Luigi Cirenei, 1881~1947)接任指揮,也就是在他任內,樂團由70人擴編為大型維賽拉編制的102人,直到今日,他所創作的忠誠進行曲(La Fedelissima)也成為樂團的官方進行曲,每每於音樂會演奏,其譜例即可見維賽拉編制。

忠誠進行曲(La Fedelissima)
多明尼哥·芳第尼
(Domenico Fantini, 1897~1984)

1947年,樂團的指揮由多明尼哥·芳第尼(Domenico Fantini, 1897~1984)接任,除了重建二戰後的樂團,也擴增了許多曲目,留下許多其編曲的經典錄音,成為維賽拉編制黃金時代的最佳範例。

多明尼哥·芳第尼(Domenico Fantini)編曲並指揮義大利國家憲兵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rma dei Carabinieri)經典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VupVtQt1yU5BbsaTwp0RXP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芳第尼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錄音。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多明尼哥·芳第尼(Domenico Fantini)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jlwiEKUY4vlRiF58mQBbV

此時的樂團指揮,尤其是軍樂隊樂長,往往也是負責樂團編曲的靈魂人物,甚至為樂團原創曲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從1926年創始以來的幾位樂長朱賽佩·馬念德(Giuseppe Manente, 1867~1941)(1924~1932擔任樂長)、安東尼歐·戴利亞(Antonio D’Elia, 1897~1958)(1932~1958擔任樂長)、歐利維歐·迪·多明尼哥(Olivio Di Domenico, 1925~2010)(1959~1979擔任樂長)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賽佩·馬念德
(Giuseppe Manente, 1867~1941)

馬念德在擔任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創始樂長的同時,也擔任幾個民間業餘管樂團的指揮,並有800多首為管樂團的作、編曲。雖然在其擔任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樂長時樂團尚未完全採取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的102人大型管樂團(Grande Banda)編制,但從其作、編曲的編制與使用樂器,可以看出義大利管樂團逐漸採用薩克斯風與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的趨勢。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馬念德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錄音。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朱賽佩·馬念德(Giuseppe Manente)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IOXXO_tLEoR9wabMFcDXX

朱賽佩·馬念德管樂原創作品

朱賽佩·馬念德(Giuseppe Manente)管樂原創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CNSsW7bzlT5Tc8Jc4wsYE

安東尼歐·戴利亞
(Antonio D’Elia, 1897~1958)

曾是拉法耶勒·卡拉瓦格利歐斯利亞管樂配器法學生的戴利亞於1926年接續維賽拉,擔任羅馬市立樂隊的指揮,也在此時證明了他是一位優秀的編曲家,如他呈獻,並在奧托里諾·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面前演出的羅馬之松(Pini di Roma)(大型維賽拉編制),這首曲目在戴利亞提出改編的構想時,被作曲家本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這初次的編曲版本演出後隨即獲得作曲家本人的認證與觀眾的歡迎,此編曲之後也廣泛地演出,甚至流傳到美國後編輯為較接近現代管樂團的編制並出版,後續也在作曲家的認證下完成羅馬之泉(Fontane di Roma)羅馬慶典(Feste Romane)(大型維賽拉編制)的編曲,1928年,他又成為威尼斯市立樂隊(Banda Comunale di Venezia)的指揮,直到1932年通過審查(雷史畢基亦為審查委員之一)接替馬念德,擔任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樂長,任內開始採用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102人大型管樂團(Grande Banda)編制。除了改編過許多管弦作品,如:約翰尼斯·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的第二號交響曲、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第三與第九號交響曲理查·史特勞斯死與變容(Tod und Verklärung)等經典曲目,他的管樂原創作品也相當出色,如:義大利軍樂狂想曲(Rapsodia Militare Italica)、為單簧管與樂隊的C小調單簧管協奏曲「渦輪」(Concerto in Do minore per Clarinetto e Banda “Turbine”)、軍樂進行曲「武器與活力」(Armi e Brio)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戴利亞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羅馬之松(Pini di Roma)羅馬慶典(Feste Romane)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安東尼歐·戴利亞(Antonio D’Elia)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羅馬之松(Pini di Roma)羅馬慶典(Feste Romane)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WPKMOvBgM3pjgqoKWRBm-

比利時皇家禁衛軍交響管樂團(Royal Symphonic Band of the Belgian Guides)奧托里諾·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羅馬三部曲錄音中,特別考究採用了戴利亞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羅馬之松(Pini di Roma)羅馬慶典(Feste Romane),但其樂團編制應該較原編曲編制略微縮減羅馬之泉(Fontane di Roma)則使用作曲家本人委託管樂團指揮歐提諾·拉納利(Ottino Ranalli, 1873~1956)編曲的版本。

比利時皇家禁衛軍交響管樂團(Royal Symphonic Band of the Belgian Guides)
採用略微縮減編制演奏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的奧托里諾·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羅馬三部曲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fTVPwhcxrfNREb0y1cXeX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戴利亞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錄音。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安東尼歐·戴利亞(Antonio D’Elia)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d_6kslfo0KqWlDWuuYDaB

安東尼歐·戴利亞管樂原創作品

安東尼歐·戴利亞(Antonio D’Elia)管樂原創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VB2EGyR-UvNv9H5UCvz5bg

歐利維歐·迪·多明尼哥
(Olivio Di Domenico, 1925~2010)

戴利亞的學生迪·多明尼哥在他過世一年後的1959年接任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樂長,除了承襲戴利亞黃金時期樂團的作、編曲作品外,他也以身兼指揮、作曲家、編曲家的身份為樂團留下了許多大型管弦樂編曲,如:佐爾坦·高大宜(Zoltán Kodály, 1882~1967)加蘭泰舞曲(Dances of Galanta)、哈利·亞諾斯組曲(Háry János Suite)法蘭西斯·浦朗克(Francis Poulenc, 1899~1963)母鹿(Les Biches)伊果·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彼得洛希卡(Petruska),與其針對樂器演奏技術及企圖突破傳統管樂團音響與語言的原創作品,如: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結構 ’70(Strutture ’70)、管樂團狂想曲(Rapsodia per Banda),但仍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創作,而在義大利出版社Edizioni Musicali Scomegna針對義大利經典管樂作品(尤其是以維賽拉編制創作的作品)重新以現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系列中,委託義大利作曲家亞歷山卓·傑拉迪(Alessandro Celardi)編輯為當代管樂團的編制,而傑拉迪除了此曲外,也將數首迪·多明尼哥的作品編輯為當代管樂團編制可演奏。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迪·多明尼哥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錄音。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迪·多明尼哥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jcOECz-OF3AYSscCw2YW0

歐利維歐·迪·多明尼哥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其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歷史錄音。

歐利維歐·迪·多明尼哥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其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歷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1grCaH3Brts?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

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錄音。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
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vI-5Jajxo8?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

義大利羅韋雷托交響管樂團(Revereto Wind Orchestr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於2019世界管樂雙年會(WASBE Conference)音樂會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gb8PL2evNPMgmNfInjrOv

義大利羅韋雷托交響管樂團(Revereto Wind Orchestra)
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管樂團協奏曲(Concerto per Banda)
於2019世界管樂雙年會(WASBE Conference)音樂會現場錄音

亞歷山卓·傑拉迪指揮義大利國家憲兵羅馬學生軍團Fanfare樂隊(Fanfara della Legione Allievi Carabinieri di Rom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歐利維歐·迪·多明尼哥管樂原創作品音樂會現場錄音。

亞歷山卓·傑拉迪指揮義大利國家憲兵羅馬學生軍團Fanfare樂隊(Fanfara della Legione Allievi Carabinieri di Roma)
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歐利維歐·迪·多明尼哥管樂原創作品音樂會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yAz43c3xG79RqgYYvQTFN

卡米洛·迪·納迪斯
(Camillo de Nardis, 1857~1951)

義大利作曲家卡米洛·迪·納迪斯(Camillo de Nardis, 1857~1951)與許多當時的義大利作曲家一樣,作品主要以歌劇為主,但他是在以器樂演奏作品聞名於世的義大利作曲家奧托里諾·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之前,少見地創作了帶有義大利民族主義的器樂演奏作品,尤其常使用家鄉的阿布魯佐地區(Abruzzese)民謠,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兩首管弦樂組曲-阿布魯佐風光(Scene Abruzzesi),也很快地由拉法耶勒·卡拉瓦格利歐斯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改編,義大利出版社Edizioni Musicali Scomegna近年也委託義大利作曲家史帝發諾·加塔(Stefano Gatta)米凱勒·拿波里(Michele Napoli)以現代管樂團編制改編第一號組曲。

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阿布魯佐風光(Scene Abruzzesi)第一號組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EFkNaUkBiwY?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阿布魯佐風光(Scene Abruzzesi)第一號組曲錄音

義大利松奇諾市民管樂團(Banda Civica Musicale di Soncino)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阿布魯佐風光(Scene Abruzzesi)第一號組曲於2005世界管樂大賽(WMC)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JuAWQdBScjnJaNpkaYrMM義大利松奇諾市民管樂團(Banda Civica Musicale di Soncino)
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阿布魯佐風光(Scene Abruzzesi)第一號組曲
於2005世界管樂大賽(WMC)現場錄音

迪·納迪斯1878年,年僅21歲還是拿波里音樂院的學生時就曾經為管樂團原創最後的審判(Il Giudizio Universale, The Universal Judgement)(在當時的拿波里,可能是以前述艾曼紐耶·克拉坎普於1863年提出,未採用薩克斯風的建議編制,但原曲目前資料匱乏,並不可考),並於1878年和1880年獲得拿波里(Napoli)和杜林(Torino)的全國管樂作曲大賽獲得首獎,但此曲後來不知為何為義大利國內外的世人所遺忘,直到美國的義大利裔指揮-安東尼奧·E·卡法雷拉(Antonio E. Cafarella)為知名的高曼管樂隊(Goldman Band)重新編輯配器為現代管樂團編制版本,在1934年由知名的卡爾·費雪出版社(Carl Fisher)出版,才在美國廣為流傳,2011年時瑞士作曲家法蘭柯·切薩里尼(Franco Cesarini)也完成了新的編輯版本。

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dell’Esercito Italiano)與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交響管樂團(Ferenc Liszt Academy of Music Symphonic Band)演奏安東尼奧·E·卡法雷拉(Antonio E. Cafarella)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最後的審判(Il Giudizio Universale)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naEFGKQumIwkHUiaGZLzt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dell’Esercito Italiano)與
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交響管樂團(Ferenc Liszt Academy of Music Symphonic Band)演奏安東尼奧·E·卡法雷拉(Antonio E. Cafarella)
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最後的審判(Il Giudizio Universale)

西班牙拉林管樂團(Banda de Lalín), 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音樂協會聯盟青少年交響管樂團(Joven Banda Sinfónica de la FSMCV)與葡萄牙法瑪利可管樂團(Banda de Famalicão)演奏法蘭柯·切薩里尼(Franco Cesarini)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最後的審判(Il Giudizio Universale)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9Tu29kdnVBmG7DY0hoSy_西班牙拉林管樂團(Banda de Lalín),
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音樂協會聯盟青少年交響管樂團(Joven Banda Sinfónica de la FSMCV)與葡萄牙法瑪利可管樂團(Banda de Famalicão)
演奏法蘭柯·切薩里尼(Franco Cesarini)
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最後的審判(Il Giudizio Universale)

弗朗切斯科·帕歐羅·奈格利亞
(Francesco Paolo Neglia, 1874~1932)

義大利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帕歐羅·奈格利亞(Francesco Paolo Neglia, 1874~1932)父親為當地的管樂團教師,因此對管樂團相當熟悉,也創作了幾首管樂原創作品,奈格利亞年輕時作為作曲家不喜歌劇類的音樂類型,但因為義大利當時普遍對器樂演奏的交響樂較不重視,而前往德國學習、發展,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發表了管樂原創作品英雄幻想曲(Fantasia Eroica per Banda),可惜因大戰爆發回國後,遭受鄉親的誤會為德國間諜而長期被忽視。此曲創作於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提出後,其編制與使用樂器,可以看出義大利管樂團逐漸採用薩克斯風(薩克斯風標示為自由採用(ad. lib),中、低音單簧管也與薩克斯風並用)與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的趨勢。

富維歐·克洛(Fulvio Creux)樂長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英雄幻想曲(Fantasia Eroica per Band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Ex5UYgF0H3m5CMqaTsdS-富維歐·克洛(Fulvio Creux)樂長指揮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
採用其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英雄幻想曲(Fantasia Eroica per Banda)錄音

埃內斯托·阿巴特
(Ernesto Abbate, 1881~1934)

義大利作曲家埃內斯托·阿巴特(Ernesto Abbate, 1881~1934),曾是卡米洛·迪·納迪斯的作曲學生,他與他的哥哥,義大利指揮熱納羅·阿巴特(Gennaro Abbate, 1874~1954)同為義大利早期為管樂團創作原創作品的作曲家之一,在1919年接任了義大利斯昆札諾市民管樂團(Banda Municipale di Squinzano)的指揮,管樂原創作品中最為知名的是花節(La Sagra dei Fiori)、英雄之歌(Canto d’Eroi)與遙遠的公主(La Principessa Lontana)等交響詩,尤其是創作於1921年的花節交響詩,此曲原以他所推崇的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寫作,他也指揮斯昆札諾市民管樂團於1929年義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舉辦的全國管樂大賽中演奏此曲獲得首獎,此曲有兩個重新以現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版本,分別由義大利作曲家亞歷山卓·傑拉迪(Alessandro Celardi)馬西莫·皮奇歐尼(Massimo Picchioni)編輯,前者由義大利羅韋雷托交響管樂團(Revereto Wind Orchestra)委託,並於2013世界管樂大賽(WMC)首度演出。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花節(La Sagra dei Fiori)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ZR9pFpcQtk?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花節(La Sagra dei Fiori)錄音

義大利羅韋雷托交響管樂團(Revereto Wind Orchestr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花節(La Sagra dei Fiori)於2013世界管樂大賽(WMC)比賽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RnRf4gN10qU?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義大利羅韋雷托交響管樂團(Revereto Wind Orchestra)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花節(La Sagra dei Fiori)於2013世界管樂大賽(WMC)比賽現場錄音

西班牙布紐「和諧」音樂教學中心交響管樂團(Banda Sinfónica del Centro Instructivo Musical La Armónica de Buñol)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花節(La Sagra dei Fiori)音樂會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AyhxsOfgYU?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西班牙布紐「和諧」音樂教學中心交響管樂團(Banda Sinfónica del Centro Instructivo Musical La Armónica de Buñol)採用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花節(La Sagra dei Fiori)音樂會現場錄音

熱納羅·阿巴特
(Gennaro Abbate, 1874~1954)

1932年埃內斯托病重,說服正於國際樂壇嶄露頭角的哥哥接任樂團指揮,隨後,熱納羅放棄了作為指揮的國際職業生涯,回到斯昆札諾領導樂團直到1954年過世,其作品多為交響進行曲(Marcha Sinfónica, 此為義大利一種適合於室內演奏的進行曲類別定義),如:浪漫圖畫(Quadro Romantico)片刻(Momento),他們兄弟也是交響進行曲的創作先驅之一。

熱納羅·阿巴特管樂原創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rZQX6PLSDhKCeQrMkhvI1熱納羅·阿巴特(Gennaro Abbate)管樂原創作品

皮埃特羅·馬斯康尼(Pietro Mascagni, 1863~1945)

以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聞名於世的義大利作曲家皮埃特羅·馬斯康尼(Pietro Mascagni, 1863~1945),在音樂院就學時曾經是阿米卡雷·龐切利(Amilcare Ponchielli)的學生,然而他並未完成學業就離開了學校,加入輕歌劇製作公司展開他的職業生涯,與公司巡迴演出至切里尼奧拉(Cerignola)時,受到市長的邀請停留定居於當地,並與他的老師一樣,成為了當地新成立的管樂團指揮,也就是在此居住的10年間(1886~1895),他創作出了鄉村騎士等膾炙人口的歌劇,可惜的是不確定他是否有管樂團原創作品流傳。

馬利歐·馬斯康尼
(Mario Mascagni, 1881~1948)

而他的堂弟,也是他的學生的義大利作曲家馬利歐·馬斯康尼(Mario Mascagni, 1881~1948)也曾經擔任管樂團的指揮,並為管樂團改編了許多歌劇曲目,當然也包括堂哥的作品,除此之外,也留下了一些管樂團原創曲目,如:為管樂團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在義大利出版社Edizioni Musicali Scomegna針對義大利經典管樂作品重新以現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的系列,委託義大利指揮伊凡·馬里尼(Ivan Marini)編輯。

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馬利歐·馬斯康尼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6XIIGUH3R37psUFD70laM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採用原編制(維賽拉編制)演奏馬利歐·馬斯康尼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曲錄音

為管樂團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

義大利卡莫尼卡谷交響管樂團(Orchestra di Fiati Valle Camonica)演奏伊凡·馬里尼(Ivan Marini)以當代管樂團編制編輯為管樂團的序曲(Sinfonia per Banda)錄音。

阿爾弗雷多·卡塞拉
(Alfredo Casella, 1883~1947)

義大利作曲家與音樂學家阿爾弗雷多·卡塞拉(Alfredo Casella, 1883~1947)以呼籲創作具有義大利民族精神的新音樂著名,例如:義大利(Italia),此首經典也與後續的傑作-戰爭之頁(Pagine di Guerra)皆有管樂改編版本,而卡賽拉也曾經為管樂合奏創作原創作品,但並非為當時義大利的管樂團編制創作,而是於1935年為管絃樂團的管樂部分創作的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卡塞拉參加1926年德國多瑙艾辛根(Donaueschingen Music Festival)音樂節,受到保羅·辛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恩斯特·克萊奈克(Ernst Krenek, 1900~1991)恩斯特·托赫(Ernst Toch, 1887~1964)等德奧作曲家為管樂團以新工具與方法寫作當代音樂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史特拉汶斯基的新古典主義啟發而創作此曲。

比利時皇家禁衛軍交響管樂團(Royal Symphonic Band of the Belgian Guides)演奏前樂長阿瑟·培沃斯特(Arthur Prévost)編曲義大利(Itali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drnVsg6h2o?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比利時皇家禁衛軍交響管樂團
(Royal Symphonic Band of the Belgian Guides)
演奏前樂長阿瑟·培沃斯特(Arthur Prévost)編曲的義大利(Italia)
錄音

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演奏亞歷山卓·傑拉迪(Alessandro Celardi)戰爭之頁(Pagine di Guerr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S1fmA2wnAs?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葡萄牙陸軍樂隊(Banda da Armada Portuguesa)演奏
亞歷山卓·傑拉迪(Alessandro Celardi)的戰爭之頁(Pagine di Guerra)錄音

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交響管樂團(Ferenc Liszt Academy of Music Symphonic Band)演奏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pmSno65xNTQ?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交響管樂團
(Ferenc Liszt Academy of Music Symphonic Band)演奏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錄音

義大利米蘭市立交響管樂團(Civica Orchestra di Fiati del Comune di Milano)演奏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於1996美國中西音樂節(Mid-West International Band and Orchestra Clinics)音樂會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3Wiz2PEPmo?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義大利米蘭市立交響管樂團
(Civica Orchestra di Fiati del Comune di Milano)演奏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於1996美國中西音樂節
(Mid-West International Band and Orchestra Clinics)音樂會現場錄音

英國BBC愛樂管絃樂團(BBC Philharmonic)演奏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_X2e9Cft55M?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英國BBC愛樂管絃樂團(BBC Philharmonic)演奏序奏、合唱與進行曲(Introduzione, Corale e Marcia)錄音

喬凡尼·歐索曼多
(Giovanni Orsomando, 1895~1988)

義大利作曲家、樂隊指揮與單簧管演奏家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 1895~1988),曾師從卡米洛·迪·納迪斯學習作曲,拉法耶勒·卡拉瓦格利歐斯學習配器,著有「管樂團基礎配器」(Elementi di Strumentazione per Banda, 1960),歐索曼多為管樂團創作了超過120部作品,尤以交響進行曲(Marcha Sinfónica)著稱。

交響進行曲(Marcha Sinfónica)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同於軍事進行曲,具有純粹的藝術目的,可以說是義大利一種適合於室內演奏的音樂會進行曲(Concert March),源於西班牙的Passo Doble(義大利文為Paso Dippio),當時尤其盛行於以商業巡迴演出的巡迴樂隊(Banda da giro)常見的義大利南部,在義大利就如同圓舞曲於維也納的存在,其形式與內容都較一般的進行曲更加自由,速度並不如一般進行曲快,並且演奏時間更長,和聲也更複雜、豐富。

歐索曼多的作品不僅在義大利受到歡迎,更有許多於國外的出版社出版,交響進行曲中最著名的如:獻給妻子的安妮娜(Annina Marcia Sinfonica, 1925)、蓋亞(Gaia Marcia Sinfonica)、阿布魯佐之心(Cuore Abruzzese Marcia sinfonica)、福吉達(Fulgida Marcia Sinfonica, 1927)、沈浸節日(Lavello in Festa, 1926)、花之進行曲(Marcia dei Fiori) 、懷舊(Nostalgia)、戀愛中的木偶(Pupetta Innamorata)、慶典之魂(Anima Festosa)、蘇克雷樂隊(Banda Sucre, 1951)和奧林匹克(Olympica),其它知名作品尚有:狩獵情景交響詩(Scena di Caccia)、古代世界序曲(Mondo Antico Ouverture)、快速小序曲(Celere Piccola Ouverture, 1985)、「媽媽」特色進行曲(MAMMA, Marcia Caratteristica)與為單簧管的獨奏作品:查爾達斯(Alla Czardas)、熱情小夜曲(Serenata Appassionata per Clarinetto e Banda)義大利伊斯內洛「弗朗切斯科·巴哈爾迪」老牌樂隊(Storica Banda Musicale “Francesco Bajardi” di Isnello)曾經在2016年推出喬凡尼·歐索曼多作品集,重新發掘他稀有而被遺忘的作品,並在2017年由樂團舉辦介紹此錄音與其作品的專場音樂會。當然他的作品許多也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寫作,必須透過重新編輯成現代管樂團編制演奏。

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管樂原創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PHOpUbkJ0_8Z_iGEtyONw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
管樂原創作品

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交響進行曲(Marcia Sinfonica)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WDPPnkDFpongoCDI6kv2UD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
交響進行曲(Marcia Sinfonica)作品

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獨奏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GxLvavdQFYuXWFsndJ4e_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獨奏作品

義大利伊斯內洛「弗朗切斯科·巴哈爾迪」老牌樂隊
(Storica Banda Musicale “Francesco Bajardi” di Isnello)
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作品集

https://www.youtube.com/embed/zEi2f7K-AcY?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義大利伊斯內洛
「弗朗切斯科·巴哈爾迪」老牌樂隊
(Storica Banda Musicale “Francesco Bajardi”
di Isnello)
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作品集

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WFYFzkMMCw?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義大利伊斯內洛「弗朗切斯科·巴哈爾迪」老牌樂隊(Storica Banda Musicale “Francesco Bajardi” di Isnello)
喬凡尼·歐索曼多(Giovanni Orsomando)作品專場音樂會

阿姆雷多·拉切輪札(Amleto Lacerenza, 1910~1972)

1964~1972年擔任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Esercito)首任樂長的阿姆雷多·拉切輪札(Amleto Lacerenza, 1910~1972)除了指揮以外,以他為管樂團的許多改編與原創作品聞名,如:地方歌謠(Canti Regionali)、交響間奏曲(Intermezzo Sinfonico)

阿姆雷多·拉切輪札(Amleto Lacerenza)管樂原創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U2MJndYlOhJ0muZT6tTOO7阿姆雷多·拉切輪札(Amleto Lacerenza)管樂原創作品

還有許多義大利作曲家,如:帕德雷·達維德·達·貝爾加摩(Padre Davide da Bergamo, 1791~1863)朱賽佩·菲利帕(Giuseppe Filippa, 1836~1905)阿梅迪歐·維拉(Amedeo Vella, 1839~1923)馬西莫·波阿里歐(Massimo Boario, 1880~1956)馬利亞諾·巴托路西(Mariano Bartolucci, 1881~1976)洛可·克里斯提亞諾(Rocco Cristiano, 1884~1967)朱里歐·安德瑞亞·馬切希尼(Giulio Andrea Marchesini, 1889~1963)朱賽佩·皮安托尼(Giuseppe Piantoni,1890~1950)塞巴斯提諾·古茲(Sebastiano Guzzi, 1890~1968)安利可·薩巴提尼(Enrico Sabatini, 1894~1961)薩爾瓦托雷·普奇(Salvatore Pucci, 1894~1977)阿爾弗雷多·普奇(Alfredo Pucci, 1902~1950)皮耶羅·維達雷(Piero Vidale, 1902~1976)皮耶特羅·蘭茲洛塔(Pietro Lanzilotta, 1906~1984)弗朗切斯科·佩雷葛利諾(Francesco Pellegrino, 1910~1975)阿曼多·藍茲(Armando Renzi, 1915~1985)在19世紀至20世紀前半為管樂團留下原創作品。

義大利自現代管樂團開始出現並逐漸成形的19世紀就開始有管樂原創作品,儘管仍不足以完全支撐樂團的曲目,此時的義大利四分五裂,政治上反動和受異族壓迫,這對音樂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除歌劇外,其他領域的音樂家都到國外活動,管樂團在原創曲目尚不足的狀況下,自然大量採用歌劇相關的改編作品,出版社甚至還如同當代熱門電影配樂,在電影上映後,旋即提供各種不同難度的改編,利於推廣與販售的做法,管樂團也肩負了將這些音樂在不是人人都常有機會進到劇院的環境下帶到鄉鎮,甚至在鄉鎮活動與文化的中心-戶外廣場就可以演出,發揮了很大的推廣功效,直到19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器樂演奏開始復甦,管樂團也逐漸減少在戶外演出歌劇相關改編的頻率,增加了進到室內音樂廳演奏的頻率,自然也帶動了管樂原創作品的質與量,改編作品也不再侷限歌劇相關作品,更在許多管樂團指揮兼編、作曲家的努力下,將許多國內外的優秀管弦樂作品改編,帶動樂團演奏水準的成長,當演奏到大型管弦樂作品改編或管樂原創作品,也自然應用到20世紀初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提出的大型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儘管這樣的編制,如同其他國家同樣認為應該統一管樂團編制的倡議者一樣受到了大戰的阻撓而無法推廣,但義大利的民間業餘管樂團仍然在20世紀的初期如雨後春筍般增加,無論是質與量都達到黃金的時期。

法國傳統的編制中,單簧管樂器家族(單簧管與薩克斯風)相當於管弦樂團中齊奏提琴家族的角色,涵蓋從高到低的寬廣音域,具備高度音色音響同質性(Homogeneity) ,除此之外,也使用Cornet,以及Flugelhorn、Tenor (Alto) Horn、Baritone Horn、Saxhorn Basse、Saxhorn Contrebasse (Tuba)等薩克斯號(Saxhorn)家族樂器,以木管為主,銅管為輔的方式來增加音響厚度與豐富性,同時使用這兩個(木管與銅管)在管樂團中樂器形狀相仿、大小不同、調性不同,而發聲原理一致的完整樂器家族,成為這種編制最大的特色,也就是維賽拉所指的簧片樂器(Ance)厚重銅管樂器(Ottoni scuri, 即圓錐管徑銅管樂器)家族。然而義大利更進一步再加入了清亮銅管樂器(Ottoni chiari, 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的完整家族,雖然樂器種類更加完整,音色更加豐富,但在音響平衡上與配器思考上幾乎必須重新考慮。而以這樣大型的編制創作的管樂原創作品更在日後造成了以現行當代管樂團編制演奏的困難,再加上義大利許多出版管樂作品的出版社沒落,綜合種種原因,讓許多義大利管樂原創作品錯失了為國外世人所知的許多機會。

世界管樂協會(WASBE)日前推出世界管樂影片系列(World Wide Winds Video),邀請各國的管樂指揮、作曲家等專家討論不同的內容,前一陣子由理事會成員,也是義大利羅韋雷托交響管樂團(Revereto Wind Orchestra)指揮的安德瑞亞·洛斯(Andrea Loss)訪問義大利財政衛隊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a Guardia di Finanza)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Musicale dell’Esercito)前樂長,也是熟知義大利相關管樂歷史與曲目的富維歐·克洛(Fulvio Creux),對談關於19、20世紀之交的義大利管樂,其中除了介紹一些經典的作品外,也稍微提到了上述的情況,如前述戴利亞以維賽拉大型管樂團編制編曲羅馬之松(Pini di Roma)後來傳到了美國,由知名的美籍瑞典裔編曲家艾瑞克·威廉·古斯塔夫·萊岑(Erik William Gustav Leidzén, 1894~1962)重新編輯為當代管樂團編制,自然是拿掉了大量樂器,並加入鋼琴等樂器替代,音響自然有了重大變化,然而在義大利由於原出版社不復存在,樂譜絕版較難取得,許多民間樂團也不具大型編制,反而義大利管樂團有比較常演奏編輯後版本,而非義大利原版的怪象。此影片應該會有下集,令人期待!

https://www.youtube.com/embed/uI44bxCAJF8?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世界管樂協會(WASBE)世界管樂影片系列(World Wide Winds Video),
安德瑞亞·洛斯(Andrea Loss)與富維歐·克洛(Fulvio Creux)對談19、20世紀之交的義大利管樂

轉貼自管樂世界 vvhitewhale https://vvhitewhale.wordpress.com/2022/06/04/%e5%be%9e%e6%ad%b7%e5%8f%b2%e3%80%81%e5%9c%b0%e5%9f%9f%e8%88%87%e4%bd%9c%e5%93%81%e4%b8%80%e7%aa%ba%e7%ae%a1%e6%a8%82%e5%9c%98%e7%9a%84%e7%b7%a8%e5%88%b6%e8%88%87%e9%9f%b3%e9%9f%bf-8%e7%be%a9/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德國、奧地利

(文中有試聽影片!)

除了法國、比利時以外,德、奧地區或德裔的樂器製造者對於樂器的改良也深深地影響了軍樂隊(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

既有的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在按鍵系統等樂器上的改良以外,許多形式的閥門系統(Valve System)也為銅管樂器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與應用。

Wilhelm Friedrich Wieprecht - Wikipedia
威廉·佛列德黑·維普瑞契(Wilhelm Friedrich Wieprecht, 1802~1872)

德國(普魯士王國)的軍樂隊長威廉·佛列德黑·維普瑞契(Wilhelm Friedrich Wieprecht, 1802~1872)除了在閥門系統的改良上有所貢獻,發明了柏林閥門(Berliner Valve),他還提出了有一致錐度(管徑擴張趨勢)而具備高度音色音響同質性的銅管樂器家族,其靈感來自於在1824~1836年間存在德國軍樂系統中的俄式號角樂團(Russian Horn Ensemble),這種樂團由許多不同音高而有一致錐度的自然號角組成,每位樂手負責幾把號角,純粹吹奏泛音,憑藉絕佳的默契合奏,發出類似管風琴的音響,而這種號角另外有個特色,其號口皆不具額外擴張的展開部(Flare),而是維持一致的錐度。維普瑞契認為好的處理方式是保留樂器的錐度(音色),而為其加上閥門。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rDCZaPWpx8?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俄羅斯號角樂團(The Horn Orchestra of Russia)

不同型制的木管號

1833年,維普瑞契以他提出的概念新製具備閥門的銅管樂器家族,Eb Cornettino取代了小號(Trumpet),Bb Cornetto取代了有鍵步號(Keyed Bugle),Eb Alt-Cornett (Cornetto Alto)取代了中音小號(Alto Trumpet)。而這裡的Cornetto,並非指的是一般常見的短號(Cornet),因此常加上普魯士(Prussian)指稱,成為普魯士短號(Prussian Cornet),明顯的特徵是號口不具額外擴張的展開部(Flare),音樂學家赫伯·海德(Herbert Heyde, 1940-)認為維普瑞契命名Cornetto的來源應該是在1830~1840年代仍偶見於德國教堂的木管號(Cornetto),希望Cornetto能使人回想起木管號的溫和音色。

https://www.youtube.com/embed/956O6Wq3j3Q?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YPcOf29ppfYIT_NIDeXQpVdm1jsspH8F權威合奏團(Ensemble Authentia)的木管號手蕾妮·蘭芭勒(Lene Langballe)介紹木管號系列影片

bE Cornettino
Bb Cornetto
Eb Alt-Cornett (Cornetto Alto)

1835年,維普瑞契與宮廷樂器製作者約翰·高特菲·莫利茲(Johann Gottfried Moritz, 1777~1840)發明了低音號1838年,約翰的兒子-卡爾·威廉·莫利茲(Carl Wilhelm Mortiz, 1810~1855)發明的上低音號(Tenor Tuba)更進一步也拓展了樂團的低音域。

有趣的是,在閥門發明之初,德國(普魯士王國)對具閥門的銅管樂器的接受度不高,反而是在法國、俄國、奧地利(最遲在19世紀中,即為軍樂隊所接受)受到歡迎。而低音號則是相反,很快地為德國樂團所接受,接受的速度甚至快到不及讓法國發明的奧菲克萊德號被考慮使用。

1837年,維普瑞契完成了編制的轉換,銅管包含了六項核心的銅管樂器,Eb Prussian CornettinoBb Prussian Cornett (Cornetto)、Eb Alt-Cornett (Cornetto Alto)、TenorhörnerBariton-TubaBaß Tuba1838年,維普瑞契成為了德國軍樂隊的總指揮

維普瑞契除了在樂器與閥門的發明與改良有許多貢獻以外,身為軍樂隊長,也身兼作、編曲家,更是當時德國軍樂隊編制的制訂者1845年,他提出了兩種軍樂隊的標準編制。

Bethyphone

護衛步兵樂隊(Guard Infantry)-1 x 樂長、45 x 樂手
2 x Piccolo & Flute、2 x Oboes、2 x Bassoons、2 x Piccolo Ab Clarinets2 x Eb Clarinets、8 x Bb Clarinets、2 x Bathyphones、4 x Eb Trumpets、2 x Horns、2 x Trombones、2 x Bass Trombones、2 x Cornets (Cornetto)、2 x Alto Cornets (Cornetto Alto)、2 x Bb Tenor Horns、1 x Bb Baritons、2 x Bass Tubas、1 x Triangle、1 x Cymbals、2 x Small Drums、1 x Bass Drum、1 x Schellenbaum
(Betyphon為1839年,維普瑞契發明的一種低音單簧管)

線列步兵樂隊(Line Infrantry)-1 x 樂長、37 x 樂手
1 x Piccolo & Flute、2 x Oboes、2 x Bassoons、2 x Piccolo Ab Clarinets、2 x Eb Clarinets、6 x Bb Clarinets、2 x Bathyphones、4 x Eb Trumpets、1 x Horns、2 x Trombones、2 x Bass Trombones、1 x Cornet (Cornetto)、1 x Alto Cornet (Cornetto Alto)、1 x Bb Tenor Horn、1 x Bb Baritons、2 x Bass Tubas、1 x Triangle、1 x Cymbals、1 x Small Drum、1 x Bass Drum、1 x Schellenbaum

也是由於維普瑞契的一連串改革,讓德國軍樂隊在1840年代成為歐洲各國軍樂隊的先驅,也成為後續激發法國對軍樂隊提出改革,進而採用阿道夫·薩克斯的樂器。

他所編輯的7冊包含18世紀中至1853年作品的皇家軍樂進行曲集(Königliche Preussische Armee Märsche)更是反映了當時採用的配器編制(für die jetzige Stimmenbesetzung, for the present-day instrumentation)聲部

1 x Db Piccolo or Flute (Flöten (grosse und kleine))、2 x Oboes (Oboen)、1 x Piccolo Ab Clarinet (Kleine Clarinetten As)、2 x Eb Clarinets (Mittel Clarinetten Es)、4 x Bb Clarinets (Grosse Clarinetten B)、2 x Bassoons (Fagotts)、1 x Bathyphone (Contrafagott, Tritonikon or Sarrusophone, Tritonikon與Sarrusophone均為當時所使用低音雙簧金屬製木管樂器)

4 x Eb Prussian Cornettino Trumpets (Trompet in Es)、2 x Eb French Horns (Waldhörner in Es)、2 x Tenor Trombones (Zug-Posaunen Tenori)、2 Bass Trombones (Zug-Posaunen Bassi)、2 x Bb Prussian Soprano-Cornets (Sopran Tuben in B (Sopran Cornetts)) Flugelhorns (Hoch Flügelhörner, Saxhorn Contralto)、2 x Eb Alto Cornets (Alt Tuben in Es (Alt Cornetts)) Alto Horns (Alt Flügelhörner, Saxhorn Alto)、2 x Bb Tenor Horns (Tenor Tuben in B (Tenorhörner))、1 x Bb Bariton (Bariton Tuben, Saxhorn Basse)、1 x Bass Tuba (Baß Tuba, Bombardon, Helikon, Saxhorn Contrebasse)

Percussion : Drums & Cymbals (Militair Trommel, Grosse Trommel mit Becken)

1860年10月2日,維普瑞契進一步提出軍樂隊標準編制(Normal-Instrumental-Tableau),將軍樂隊區分為四類,其中三類為純銅管樂團。

步兵樂隊(Infantry)-47 x 樂手
2 x Piccolo & Flute (Flöten)、2 x Oboes (Oboen)、2 x Bassoons (Fagotte)、2 x Contrabassoon (Kontrafagotte)、1 x Piccolo Ab Clarinet (Kleine Klarinette)2 x Eb Clarinets (Mittel Klarinetten)、8 x Bb Clarinets (Große Klarinetten)、4 x Trumpets (Trompeten)、4 x Horns (Waldhörner)、2 x Tenor Trombones (Tenor-Posaunen)、2 x Bass Trombones (Bass-Posaunen)、2 x Cornets (Sopran-Kornette、Cornetto)、2 x Alto Cornets (Alt-Kornette、Cornetto Alto)、2 x Bb Tenor Horns (Tenorhörner)、1 x Bb Baritons (Bariton-Tuba)、3 x Bass Tubas (Bass-Tuben)、1 x Cymbals、1 x Small Drums、1 x Bass Drum、1 x halbmondträger

砲兵樂隊(Artillery)-39 x 樂手
12 x Trumpets、3 x Eb Cornettino、6 x Cornets (Cornetto)、3 x Alto Cornets (Cornetto Alto)、6 x Bb Tenor Horns、3 x Bb Baritons、6 x Bass Tubas

獵兵樂隊(Jäger)-21 x 樂手
3 x Trumpets、4 x Horns、1 x Eb Cornettino、4 x Cornets (Cornetto)、2 x Alto Cornets (Cornetto Alto)、2 x Bb Tenor Horns、2 x Bb Baritons、3 x Bass Tubas

騎兵樂隊(Cavalry)-21 x 樂手
8 x Trumpets、1 x Eb Cornettino、4 x Cornets (Cornetto)、2 x Alto Cornets (Cornetto Alto)、2 x Bb Tenor Horns、1 x Bb Baritons、3 x Bass Tubas

維普瑞契的發明,不僅將樂器家族(銅管)的觀念帶入管樂團,
雖然始終未包含薩克斯風,仍激發了法國的軍樂隊改革

約為1860年,維普瑞契創作了交響進行曲(Marsch sinfonique),可從總譜看出如此編制。有趣的是他將所提出的銅管樂器家族皆以Tuba為名,Soprano Tubas (=Soprano Cornets),Alto Tubas (=Alto Cornets),Tenor Tubas (=Tenorhorn),Baritone Tubas (=Bariton)。

步兵樂隊(Infantry)
C & Db Piccolos & Flutes、Oboes、Bassoons、Piccolo Ab ClarinetEb Clarinets、Bb Clarinets I & II、Bethyphone、Eb Trumpet I, II, III & IV、Eb French Horns、Tenor Trombone、Bass Trombone、Bb Soprano Tubas (Soprano Cornets)、Eb Alto Tubas (Alto Cornets)、Bb Tenor Tubas (Tenorhorns)、Bass Tubas、Cymbals、Small Drums、Bass Drum

騎兵樂隊(Cavalry)
Eb Trumpet I, II, III & IV、Bb Soprano Tubas (Soprano Cornets)、C Keyed Bugles、Eb Alto Tubas (Alto Cornets)、Bb Tenor Tubas (Tenorhorns)、Bb Baritone Tubas (Bariton)、Bass Tubas

威廉·佛列德黑·維普瑞契(Wilhelm Friedrich Wieprecht, 1802~1872),交響進行曲(Marsch sinfonique)

1863年維普瑞契所創作的萊比錫戰役(The Battle of Leipzig)使用了三個管樂團,讓人想起安東·雷哈(Anton Reicha)於1815年為軍樂隊創作的「紀念交響曲:為紀念緬懷為法國民族服務的傑出偉人的葬禮音樂」(Commemoration Symphony: Musique Funèbre pour célèbrer la Mémoire des Grands Hommes qui se sont illustrés au Service de la Nation Française, 1815),同樣也同時使用了三個管樂團。除了主要的管樂團是一個完整的步兵樂隊編制外,第二個樂團是騎兵樂隊編制,第三個樂團則是一個由木管、銅管組成編制較小的管樂合奏團,編制如下:

步兵樂隊(Infantry)-
C & Db Piccolo & Flute I & II、Oboe I & II、Bassoons、Contrabassoon、Piccolo Ab ClarinetEb Clarinet I & II、Bb Clarinet I & II、Eb Trumpet I, II, III & IV、Eb Horn I & II、Tenor Trombone I & II、Bass Trombone I & II、Bb Cornets I & II、Eb Alto Cornet I & II、Bb Tenor Horn I & II、Bb Baritone Tuba、Bass Tuba、Cymbals、Small Drums、Bass Drum

騎兵樂隊(Cavalry)-
Eb Trumpet I, II, III & IV、Eb Cornettino、Bb Cornet I & II、Eb Alto Cornet I & II、Bb Tenor Horn I & II、Bb Baritone Tuba、Bass Tuba I & II、Cymbals、Small Drums、Bass Drum、Rattle、Cannon

管樂合奏團-
C Piccolo I & II、F Clarinet I & II、Bb Clarinet I & II、Eb Trumpet I, II, III & IV、F Horn I & II、Trombone I & II (opt. Tenor Horn )、Bb Baritone Tuba (opt. Bass Trombone)、Bass Tuba I & II、Bass Tuba I & II、Cymbals、Small Drums、Bass Drum、Rattle、Cannon

澳洲昆士蘭交響管樂團(Queensland Wind Orchestra)與昆士蘭音樂院銅管樂團(Queensland Conservatorium Brass Band)的錄音,實際編制未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zIRYiL2e-BA?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澳洲昆士蘭交響管樂團(Queensland Wind Orchestra)與昆士蘭音樂院銅管樂團(Queensland Conservatorium Brass Band)的
萊比錫戰役(The Battle of Leipzig)錄音

安德利亞·雷翁哈特
(Andreas Leonhardt, 1800~1866)

而在奧地利,擁有如維普瑞契般權力與對軍樂隊編制影響力的則是作曲家與指揮安德利亞·雷翁哈特(Andreas Leonhardt, 1800~1866),19世紀時,奧地利民間的管樂團也開始在城鎮與鄉村成立,但直到二戰後才擺脫對軍樂的依賴。

1851年,對奧地利軍樂來說是重要的一年,雷翁哈特提出了標準的48人編制:

Piccolo, Flute, Bassoon I & II, Piccolo Ab Clarinet, Eb Clarinet, Bb Clarinet I, II & III, Horn I~IV, Eb Trumpet I~IV, Bb Bass Trumpet, Trombone I~III, Eb Cornet, Bb Flügelhorn I & II, Eb Alto Flügelhorn, Bb Bass Flügelhorn, Bb Euphonium, Tuba I & II, Percussion
(1840年代起,Oboe便消失於標準的編制中,而這裡的Eb Alto Flugelhorn與Bb Bass Flugelhorn指的其實是後續的Eb Alto Horn與Bb Tenorhorn,然而實際上,Eb Alto Flugelhorn與Bassoon是實際上較少使用的,Piccolo Ab Clarinet在19世紀後半則逐漸不再使用)

1860年代,普魯士短號系列樂器,由於不具額外擴張的展開部(Flare),被認為音色過於單調,而逐漸被風行於奧地利(Austria)的傅魯格號(Flügelhorn)與中音號(Alto Horn)取代,但這個系列的家族樂器卻因為當時瑞典與普魯士王國的交流頻繁,瑞典的樂器製造者也採用與普魯士同樣的設計,而在瑞典風行,尤其在傳統的標準瑞典銅管六重奏(Mässingssextett)中使用,直到20世紀都持續地製造使用,因此較常見的稱呼反而是瑞典短號(Swedish Cornet),而非普魯士短號(Prussian Cornet)。

與目前所熟悉的編制相較,長笛與薩克斯風並未納入其中。可能的原因包括維普瑞契當時在樂器發明製造上與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 1814~1894)認知相左。

1845年,兩人會面時,薩克斯的樂器展示讓維普瑞契認為薩克斯號家族與閥門改良皆為其普魯士短號(Prussian Cornet)與低音號(Tuba)樂器家族的複製品,但事實上,薩克斯的確受惠於其音色音響同質性的銅樂器家族、低音號號口朝上的繞管、柏林閥門等概念,而基於此做出了管徑、號口與閥門的改良設計,並將號口朝上繞管應用於薩克斯號家族,而做出與適合步兵樂隊演奏的號口朝前繞管不同,適合騎兵樂隊演奏的樂器,事後來看,的確是優於其參考的基礎。這也可能是由於兩國對於專利的概念不同,德國的專利保護的是完全新穎的發明,而不包含對於現存事物的改善,而法國專利是可以針對現存事物作出有效的作出有效的改善加以保護。(當代對號口朝前的繞管方式多以小號式(Trumpet Form)稱呼,而號口朝上的方式多以低音號式(Tuba Form)稱呼,儘管這兩種繞管的發想來自於步兵(Infantry)樂隊與騎兵(Calvalry)樂隊)

除了銅管以外,薩克斯風起初也被維普瑞契認為是其發明的一種低音單簧管Betyphon的複製,雖然很快證明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與發明。管樂器在軍樂隊(管樂團)的配置、使用與音響自此在法國與德國兩大陣營有著不同的後續發展。

薩克斯風自發明以來,最先為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軍樂隊採用,而後流傳至英國、美國(1870年代)但薩克斯風除了在19世紀未獲維普瑞契支持加入德國的軍樂系統(甚至影響了許多中東歐,乃至俄國等樂器輸出國),後來又歷經大戰、納粹統治…等等政治影響,直到20世紀後半,德國軍樂隊(管樂團)才正式納入薩克斯風(1940年代,德國空軍樂隊曾經採用薩克斯風),方將中音域的重心從銅管樂器置換為木管樂器。

維普瑞契除了作曲,也以上述的編制完成許多管弦樂的管樂編曲,甚至包括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而在作、編曲以外,他也為當時重要的德國歌劇作曲家賈科莫·梅耶貝爾(Giacomo Meyerbeer, 1791~1864)完成了幾首管樂原創作品的配器與歌劇作品的管樂編曲

賈科莫·梅耶貝爾(Giacomo Meyerbeer, 1791~1864)

梅耶貝爾青年時期於1814年前往義大利學習九年,後於法國巴黎成名,獨創新樂種法國大歌劇(Grand Opera),成為法國大歌劇的代表人物,作品風格揉合了浪漫樂派德國式的和聲技巧、優美的義大利美聲唱法與法國歌劇中的芭蕾舞,為歷史上少數以德、義、法三種語言創作歌劇的作曲家,當然也在德國、義大利、法國受到極大的歡迎。梅耶貝爾從早期的作品就非常喜歡在歌劇中使用舞台管樂隊(Band sul palco, stage wind band),可能是歌劇作曲家中最常使用的,他也是最早將薩克斯改良的低音單簧管應用於作品中的作曲家。自1825年起,雖然並未定居,但他花了相當多時間待在法國巴黎,頻繁地往來於柏林與巴黎間,他非常喜歡管樂隊的效果,也與當時重要的管樂發明者交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德國的維普瑞契與法國的薩克斯

1842年,梅耶貝爾成為普魯士王國宮廷的音樂總監(Generalmusikdirektor)而返回柏林,身為宮廷作曲家的他為宮廷創作了不少音樂,其中包含了四首創作於1842~1858年間的管樂原創作品火炬之舞(Fackeltanz (Torch Dances)),法文則譯為火炬進行曲(Marche aux Flambeaux),正是由維普瑞契負責軍樂隊(管樂)與管弦樂團版本的配器。在1850年的火炬之舞第二號(Fackeltanz No. 2 in Eb Major)1853年的火炬之舞第三號(Fackeltanz No. 3 in c minor),從副標題與編制皆可見已採用維普瑞契的步兵樂隊(Für Infantry Militärmusik)編制:

C & Db Piccolo & Flute I & II、Oboe I & II、Bassoons I & II、Bass (Bethyphone or Contrabassoon)、Piccolo Ab Clarinet、Eb Clarinets I & II、Bb Clarinets I & II、Eb Trumpet I, II, III & IV、Tenor Trombone I & II、Bass Trombone I & II、Bb Cornets I & II (Tuba Soprano)、Eb Alto Cornet I & II (Tuba Alto)、Bb Tenor Horn I & II (Tuba Tenore)、Bb Baritone Tuba (Tenorbass)、Bass Tuba、Cymbals、Small Drums、Bass Drum

火炬之舞第二號(Fackeltanz No. 2 in Eb Major)
由維普瑞契基於德國軍樂隊(管樂團)編制配器的火炬之舞第三號(Fackeltanz No. 3 in c minor)

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dell’Esercito Italiano)的火炬之舞第三號錄音,實際編制未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GSM1EwRq8E?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義大利陸軍樂隊(Banda dell’Esercito Italiano)的火炬之舞第三號(Fackeltanz No. 3 in c minor)錄音

1847年,薩克斯被指派為巴黎歌劇院(Paris Orchestra)舞台鼓號樂隊(Fanfare Band)指揮,薩克斯即曾以小號與他所發明的薩克斯號家族樂器在梅耶貝爾的歌劇中擔任舞台管樂隊。1851年時,更近一步在梅耶貝爾1849年於巴黎歌劇院首演的歌劇大作先知(Le Prophète)的第一百次紀念演出中,使用了單簧管、四把小號、四個軍鼓(Military Drun)與完整的薩克斯號家族,包含了:

2 x Eb Petit Bugle (Soprano Saxhorn)、2 x 1st Bb Bugles (Contralto Saxhorns)、2 x 2nd Bb Bugles (Contralto Saxhorns)、1st & 2nd Bb Cornet、1st & 2nd Eb Trumpet、2 x 1st Eb Alto Saxhorns、2 x 2nd Eb Alto Saxhorns、1st & 2nd Bb Baritone Saxhorns、4 x Bb Bass Saxhorns、2 x Eb Contrabass Saxhorn、2 x Military Drums

如此的演出方式與編制也讓薩克斯與梅耶貝爾大大受到當時的樂評讚揚,梅耶貝爾非常感謝薩克斯,也應允在之後的創作使用薩克斯風,和薩克斯成為了好友。

而與德國的維普瑞契與法國的薩克斯的好交情也使得他在管樂器編制上的選擇有些尷尬,但由於希望他的作品也能在法國被演奏,因此在1853年的火炬之舞第三號,暨維普瑞契的配器版本後,他也為薩克斯與法國軍樂隊(管樂團)指揮尚·巴提斯特·莫爾(Jean Baptiste Mohr, 1823~1891)示範演奏,後續並由莫爾完成使用薩克斯樂器的配器版本,使用的編制為:

Flute、Oboe、Bb Clarinet I & II、Soprano Saxophone、Alto Saxophone、Tenor Saxophone、Baritone Saxophone、Bass Saxophone 、Cornet I & II、Eb Trumpets、Eb Horn I & II、Eb Petit Bugles (Soprano Saxhorns)、Bb Bugles (Contralto Saxhorns)、Eb Alto Saxtromba (Saxhorn) I & II、Bb Baritone Saxhorn I & II、Bb Bass Saxhorns、Eb Contrabass Saxhorns、BBb Contrabass Saxhorns 、Percussion

由莫爾基於法國軍樂隊(管樂團)編制配器的火炬之舞第三號(Fackeltanz No. 3 in c minor)
由莫爾基於法國軍樂隊(管樂團)編制配器的火炬之舞第三號(Fackeltanz No. 3 in c minor)

梅耶貝爾於1861年所創作的為兩個樂團的加冕進行曲(Krönungsmarsch für Zwei Orchester)則是另一個由維普瑞契完成軍樂隊編曲的例子,原曲為一個管弦樂團與一個騎兵樂隊,而維普瑞契的編曲則使用一個步兵樂隊與一個騎兵樂隊,軍樂隊的版本於1861年首演,而原版則要到1862年才初次演出。由於此曲也同時在巴黎出版販售,在銅管樂器的標示上,除了原來德制的樂器名稱,也同時並列了法國所使用的薩克斯號,對維普瑞契來說,應該是不太樂見的狀況。維普瑞契使用的編制為:

步兵樂隊(Infantry)-
Db Piccolo、C Flutes、Oboes、Bassoons、Piccolo Ab ClarinetEb Clarinets、Bb Clarinet I & II、Eb Trumpet I, II, III & IV、Eb Horns、Tenor Trombones、Bass Trombones、Bb Cornet、Eb Alto Cornets、Bb Tenor Horns、Bb Baritone、Bass Tuba、Side (Military) Drum、Bass Drum

騎兵樂隊(Cavalry)-
Eb Trumpet I, II, III & IV、Eb Cornettino (Eb Petit Bugles (Soprano Saxhorns))、Bb Cornet I & II (Bb Bugles (Contralto Saxhorns))、Eb Alto Cornets (Eb Alto Saxhorns)、Bb Tenor Horn I & II (Bb Baritone Saxhorns)、Bb Baritone (Bb Bass Saxhorns)、Bass Tuba (Contrabass Saxhorns)、Timpani (Eb、Bb)、Side (Military) Drum

法國版本的為兩個樂團的加冕進行曲(Krönungsmarsch für Zwei Orchester)原曲

德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Berlin)與柏林警察樂隊(Polizeiorchester Berlin)的為兩個樂團的加冕進行曲原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ez4iAh90Dy8?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德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Berlin)與柏林警察樂隊(Polizeiorchester Berlin)的為兩個樂團的加冕進行曲(Krönungsmarsch für Zwei Orchester)錄音

維普瑞契身為德國軍樂系統的領頭與作、編曲家,不只組織、控制了整個德國的軍樂隊,包含樂器、編制、曲目,為作曲家提供了基礎,也影響了中歐、東歐(土耳其)、北歐,甚至隔海的美國與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

理察·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

除了維普瑞契在樂器與編制上對德國軍樂隊做出的創新與改革,同時期的作曲家理察·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也對管弦樂團中的管樂部分作出許多改革,如擴大管弦樂團中木管的編制(每部3管)、發明華格納低音號(Wagner Tuba, 多由法國號手兼奏),而華格納低音號的發明正是因為華格納認為較偏圓柱狀管體的長號並不能與較偏圓錐狀管體的低音號在音色音響上融合,而達到音色音響同質性(Homogeneity),故以華格納低音號填補法國號與低音號之間的音域,而低音小號(Bass Trumpet)的使用也相當有延伸小號低音域,與長號銜接,促進音色音響上融合的意味。

華格納除了早期1844年使用管弦樂團中的木管、銅管創作的悲傷交響曲(Trauersinfonie)以外,於1864年完成了為軍樂團的致敬進行曲(Huldigungsmarsch für Militärorchester, WWV 97),由此曲以下的原編制也可一見當時軍樂隊的編制與音響,但今日常見的演出都已經是採用當代編制的編輯版本。

致敬進行曲所使用的樂器編制為
2 x Piccolos, 4 x Flutes, 2 x Bassoons, 1 x Piccolo Ab Clarinet, 4 x Eb Clarinets, 14 x Bb Clarinets, 1 x Bass Clarinet, 8 x Horns, 8 x Trumpets, 4 x Bass Trumpets, 6 x Trombones, 3 x Flugelhorns, 3 x Eb Alto Horns, 2 Bb Tenor Horns, 2 x Bb Baritones, 6 x Tubas, 1 x Timpani, 1 x Bass Drum, 1 x Cymbals, 1 x Snare Drum, 1 Triangle

德國明斯特空軍樂隊(Luftwaffenmusikkorps Münster)採用當代編制版本的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QgE5r_dyfc?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德國明斯特空軍樂隊(Luftwaffenmusikkorps Münster)為軍樂團的致敬進行曲(Huldigungsmarsch für Militärorchester)錄音

而華格納作品中,注重音色音響同質性而融合的特性,也非常有利於改編為管樂團演奏,如19世紀末時德國編曲家亞圖·賽鐸(Arthur Seidel, 1849~1910)的版本,賽鐸曾經是華格納同事,也在他的認證下完成了這些編曲,包括了:諸神進入英靈殿(Einzug der Götter in Walhall)、女武神大幻想曲(Grosse Fantasie aus Die Walküre)、齊格飛大幻想曲(Grosse Fantasie aus Siegfried)、諸神的黃昏大幻想曲(Grosse Fantasie aus Götterdämmerung),其副標標示為為軍樂團(管樂)的改編(Für Militär Orchester(Blasmusik))

此時的編制較先前略有不同,有趣的是有幾項樂器標示為ad lib.,可忽略而並不影響演奏。最高音單簧管(Piccolo Ab Clarinet)低音小號(Basstrompeten)可能是由於演奏難度與普及程度而如此標示,而薩克斯風在當時的德國仍被視為「法國」樂器,也由於樂譜有在法國出版販售,因此加上了薩克斯風聲部,但從總譜中可見其被視為補充聲部,可忽略而並不影響演奏。Bb單簧管的聲部增加而中音號(Alto Horn)則不使用,賽鐸所使用的編制:

Flute I & II、Oboe I & II、Bassoons I & II、(Piccolo Ab Clarinet)、Eb Clarinet I & II、Bb Clarinet I, II & III、(Alto Saxophone、Tenor Saxophone、Baritone Saxophone)、Eb Trumpet I, II, III & IV、Eb Horn I, II, III & IV、(Bb Bass Trumpet I & II)、Trombone I, II & III、Bb Flugelhorn I & II、Bb Tenor Horn I & II、Bb Baritone、Bass Tuba I & II、Timpani、Percussion

亞圖·賽鐸(Arthur Seidel)改編的齊格飛大幻想曲(Grosse Fantasie aus Siegfried)

匈牙利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院交響管樂團(Ferenc Liszt Academy Symphonic Band Budapest)採用亞圖·賽鐸編曲,使用當代樂器編制的華格納作品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vovOxPk11y-9au7Y57Wek匈牙利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院交響管樂團(Ferenc Liszt Academy Symphonic Band Budapest)採用亞圖·賽鐸編曲的華格納作品錄音

美國海軍陸戰隊樂隊(“The President’s Own” United States Marine Band)採用亞圖·賽鐸編曲,使用當代樂器編制的華格納作品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FZMzifEudKVfLgWcnzQJi美國海軍陸戰隊樂隊(“The President’s Own” United States Marine Band)採用亞圖·賽鐸編曲的華格納作品錄音

安東·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 1824~1896)也曾經為軍樂隊寫過Eb大調軍樂隊進行曲(Military March in E-flat major, WAB 116),編制則是就當時的軍樂隊略為簡化:

Piccolo、Piccolo Ab Clarinet、Eb Clarinet、Bb Clarinet I, II & III、Eb Trumpet I~V、Bb Trumpet I & II、F Horn I, II, & III、Trombone I & II、Euphonium (Euphonion) I, II & III、Tuba I & II、Percussion

日本東京管樂交響樂團(Tokyo Wind Sinfonica)採用接近原編制樂器的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1JoNoAdoso?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日本東京管樂交響樂團(Tokyo Wind Sinfonica)採用接近原編制樂器的Eb大調軍樂隊進行曲(Military March in E-flat major, WAB 116)現場錄音

一戰後的20世紀初,奧地利的軍樂隊規模約在27~36人。而指揮多來自於德國與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國家。當時的編制為:

Piccolo, Flute, (Bassoon), (Contrabassoon), (Piccolo Ab Clarinet), Eb Clarinet, Bb Clarinet I, II & III, F/Eb Horn I~IV, F/Eb Trumpet I, II & III, Bb Bass Trumpet, Trombone I & II, Bass Trombone, (Eb Cornet), Bb Flügelhorn I & II, (Eb Alto Flügelhorn), Bb Bass Flügelhorn, Bb Euphonium, Tuba, Percussion (括號樂器較少使用,Oboe與Saxophone並不在常見編制中,而是偶爾以獨奏樂器出現)

華格納交響作品在除了弦樂家族以外,
擴大了管樂的編制、增加了樂器,讓管樂器除了獨奏以外,
更貼近家族樂器音響的概念

而德國管樂原創曲目的重要里程碑當屬1926年的多瑙艾辛根(Donaueschingen Music Festival)音樂節

保羅·辛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

1913年,多瑙艾辛根音樂之友會(Donaueschingen Society of Friends of Music)成立,旨在舉辦呈現年輕有為藝術家作品的小型音樂節,於1921年正式組成藝術委員會,並於當年首次舉辦音樂節演出。1922年,德國作曲家保羅·辛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加入委員會,一方面,他想探究與奧地利作曲家阿諾·荀伯格(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約瑟夫·馬蒂亞斯·豪爾(Josef Matthias Hauer, 1883~1959)的維也納樂派(Viennese School)不同的新音響形式表現,另一方面,由於作曲家與普羅大眾的距離漸行漸遠,他想讓這樣有特定目的創作的新音樂能夠走入新的或是先前未接觸的社會階層,推廣業餘音樂的實行,他發現民間業餘的合唱團與管樂社團符合後者的概念。

在1926年由辛德密特擔任藝術委員會主席的多瑙艾辛根音樂節即以管樂實用音樂(原創音樂, Gebrauchsmusik für Blasorchester)為題邀集音樂作品,因為當時的軍樂(管樂)仍均為改編作品。當時幾位德奧作曲家均提出了作品,除了辛德密特的為交響管樂團的音樂會作品(Konzertmusik für Blasorchester, op. 41)外,奧地利作曲家恩斯特·克萊奈克(Ernst Krenek, 1900~1991)為軍樂隊的三首有趣的進行曲(Drei Lustige Märsche für Militärorchester, op. 44)恩斯特·托赫(Ernst Toch, 1887~1964)為交響管樂團的遊戲(Spiel für Blasorchester)漢斯·高爾(Hans Gál, 1890~1987)為軍樂隊的漫步音樂(Promenadenmusik für Militärorchester)德國作曲家恩斯特·佩平(Ernst Pepping, 1901~1981)為軍樂隊的小夜曲(Kleine Serenade für Militärorchester),除了高爾的作品因故延後至音樂節兩天後的非官方音樂會中才加入演出,其餘作品皆於音樂節期間由赫曼·謝臣(Hermann Scherchen)與韓恩希區·柏卡德(Heinrich Burkard)指揮第14步兵團訓練軍樂隊(Militärmusik des Ausbildungsbattailons des Infanterie-Regiments 14)發表。

無奈當時的作品發表曲高和寡,未受到當地的管樂手們青睞,儘管音樂節原創音樂的想法在今日來說非常清楚而重要,而又或許是這些作品的難度高於當地樂團的平均水準導致。然而辛德密特、克萊奈克、托赫後續移居美國,一些程度比較高的學校樂團反而讓這些作品有了演出的機會,甚至促成了後續新委託作品的誕生,但可惜的是這些作品反而在歐陸被遺忘,直到60、70年代中歐洲管樂演奏的復興,才又以管樂原創作品之姿重回演出。

恩斯特·克萊奈克(Ernst Krenek, 1900~1991)
恩斯特·托赫(Ernst Toch, 1887~1964)
恩斯特·佩平(Ernst Pepping, 1901~1981)
漢斯·高爾(Hans Gál, 1890~1987)

在這些原創作品的編制中,可以看見當時軍樂隊(管樂團)的編制,如同前述賽鐸的編曲使用的編制,薩克斯風仍未被使用,Bb單簧管的聲部增加,中音號(Alto Horn)則不使用,同音域的Bb次中音號(Tenor Horn, 細管)與Bb上低音號(Baritone, 粗管)仍同時存在:

漢斯·高爾-為軍樂隊的漫步音樂(Promenadenmusik für Militärorchester)
Piccolo、Flute、Oboe、Bassoon、Eb Clarinet、Bb Clarinet I, II & III、Bb Trumpet I & II、F Horn I & II、Trombone I & II、Bb Flugelhorn I & II、Bb Tenor Horn I & II、Bb Baritone、Tuba I & II、Snare Drum、Bass Drum / Cymbals / Triangle / Tambourine

保羅·辛德密特-為交響管樂團的音樂會作品(Konzertmusik für Blasorchester, op. 41)
Piccolo、Flute、Oboe、Eb Clarinet、Bb Clarinet I, II & III、Bb Trumpet I, II & III、F Horn I & II、Trombone I, II & III、Bb Flugelhorn I & II、Bb Tenor Horn I & II、Bb Baritone、Tuba I & II、Snare Drum、Bass Drum / Cymbals
(Bb Flugelhorn I & II可以Soprano Saxophone & Alto Saxophone或Alto Saxophone I & II取代,Tenor Horns可以Wagner Tubas或Tenor Saxophones取代,Baritone可以Bass Clarinet取代,然而原譜手稿已佚失,無法得知是否為辛德密特建議的可代用樂器。)

恩斯特·克萊奈克-為軍樂隊的三首有趣的進行曲(Drei Lustige Märsche für Militärorchester, op. 44)
Flute、Oboe、Eb Clarinet、Bb Clarinet I, II & III、Bb Trumpet I & II、F Horn I & II、Trombone、Tuba、Timpani、Snare Drum、Bass Drum / Cymbals

恩斯特·佩平-為軍樂隊的小夜曲(Kleine Serenade für Militärorchester)
Piccolo、Flute、Oboe、Eb Clarinet、Bb Clarinet I, II & III、Bb Trumpet I& II、F Horn I & II、Trombone、Bb Flugelhorn I & II、Bb Tenor Horn、Bb Baritone、Tuba、Snare Drum、Bass Drum / Cymbals

恩斯特·托赫-為交響管樂團的遊戲(Spiel für Blasorchester)
Piccolo、Flute、Oboe、Bassoon、Eb Clarinet、Bb Clarinet I, II, III & IV、Bb Trumpet I, II, III & IV、F Horn I, II & III、Trombone I & II、Bb Flugelhorn I & II、Bb Tenor Horn、Bb Baritone、Tuba I & II、Snare Drum / Lyra (Glockenspiel) / Triangles、Bass Drum / Cymbals
(托赫另完成可以以管弦樂團中的管樂器演奏的版本)

1937年的多瑙艾辛根(Donaueschingen Music Festival)音樂節則曾經再次以管樂為主軸,以為管樂器的慶典音樂(Festmusik für Bläser)為主題。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交響管樂團(Landesblasorchester Baden-Württemberg)採用原編制的1926年多瑙艾辛根(Donaueschingen Music Festival)音樂節作品集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PLBF_PdxPtAKX7JAwXegOu7_nU4qqNNsEx德國巴登-符騰堡州交響管樂團(Landesblasorchester Baden-Württemberg)採用原編制的1926年多瑙艾辛根(Donaueschingen Music Festival)音樂節作品集

20世紀初的德國管樂原創曲目,
儘管與當代的交響管樂團音響概念不同,也未廣傳,
但創造了不同的思考方向

而提到德奧的管樂原創經典曲目,常見的便是奧地利作曲家阿諾·荀伯格於1943年創作的主題與變奏(Theme and Variations, op. 43a)德國作曲家保羅·辛德密特於1951年創作的Bb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 B-flat Major),前者為紐約薛默出版公司(Schirmer)委託而創作,而後者為美國陸軍樂隊(United States Army Band)創作。

嚴格來說,兩者都是作曲家移居美國後,為美國管樂團編制的音響而創作,並非德奧傳統的編制,也因此出現了薩克斯風(Saxophone)、中低音單簧管(Alto & Bass Clarinet)、短號(Cornet)與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的使用,這點由辛德密特1926年尚在德國的作品-為交響管樂團的音樂會作品(Konzertmusik für Blasorchester, op. 41)與1951年在美國的作品-Bb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 B-flat Major),兩者的編制與音響可以發現有顯著的不同,也可以發現傳統德奧編制中雖不使用薩克斯風,但當代管樂團編制中常使用的中低音木管核心Alto Saxophone I & II、Tenor Saxophone、Baritone Saxophone四重奏,可以以傳統德奧編制中的Bb Flugelhorn I & II、Tenorhorn、Bariton四重奏類比,但整體的音響音量平衡上則需要額外處理。

阿諾·荀伯格-主題與變奏(Theme and Variations, op. 43a)
Piccolo、Flute I & II、Oboe I & II、Bassoon I & II、Eb Clarinet、Bb Clarinet Solo, I, II & III、Alto Clarinet、Bass Clarinet、Alto Saxophone I & II、Tenor Saxophone、Baritone Saxophone、Bb Cornet I & II、Bb Trumpet I & II、Bb Flugelhorn I & II、F Horn I~IV、Trombone I, II & III、Baritone、Euphonium、Tuba、String Bass、Timpani、Percussion I~IV

保羅·辛德密特-Bb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 B-flat Major)
Piccolo、Flute I & II、Oboe I & II、Bassoon I & II、Eb Clarinet、Bb Clarinet Solo, I, II & III、Alto Clarinet、Bass Clarinet、Alto Saxophone I & II、Tenor Saxophone、Baritone Saxophone、Bb Cornet Solo, I, II & III、Bb Trumpet I & II、F Horn I~IV、Trombone I, II & III、Euphonium、Tuba、String Bass、Timpani、Percussion I~III

美國伊士曼管樂合奏團(Eastman Wind Ensemble)採用原編制的阿諾·荀伯格-主題與變奏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pl1oL-ybIPU?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美國伊士曼管樂合奏團(Eastman Wind Ensemble)採用原編制的阿諾·荀伯格-主題與變奏錄音

美國海軍陸戰隊樂隊(“The President’s Own” United States Marine Band)採用原編制的阿諾·荀伯格-主題與變奏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GyRdCd598Z0?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美國海軍陸戰隊樂隊(“The President’s Own” United States Marine Band)採用原編制的阿諾·荀伯格-主題與變奏錄音

美國伊士曼管樂合奏團(Eastman Wind Ensemble)採用原編制的保羅·辛德密特-Bb大調交響曲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u3uZ4Yurvc?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美國伊士曼管樂合奏團(Eastman Wind Ensemble)採用原編制的保羅·辛德密特-Bb大調交響曲錄音

美國陸軍樂隊(United States Army Band “Pershing’s Own”)採用原編制的保羅·辛德密特-Bb大調交響曲現場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dwU0Gy7PrXk?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美國陸軍樂隊(United States Army Band “Pershing’s Own”)採用原編制的保羅·辛德密特-Bb大調交響曲現場錄音

而直到20世紀的後半,當代交響管樂團中普遍可見的薩克斯風等樂器為德奧所採用,德奧的經典作品與其他國家的管樂團作品參與60、70年代中歐洲管樂演奏的復興,德奧才真正有了當代所認為的交響管樂團概念。然而,如1950年創立的德國目前唯一的民間職業管樂團,前身為萊比錫廣播交響管樂團(Rundfunk-Blasorchester Leipzig)的薩克森愛樂管樂團(Sächsische Bläserphilharmonie),自創立之初即採用19世紀德奧的傳統編制(或者說是普魯士王國式的編制),並無常態的薩克斯風團員(在20世紀的中、東歐與俄國的編制皆為如此),而在實際上錄音或演出曲目有需要時才添加,平時則以此編制演出。

https://www.youtube.com/embed/mxl1i-rB5Io?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薩克森愛樂管樂團(Sächsische Bläserphilharmonie)的現場演出

薩克森愛樂管樂團(Sächsische Bläserphilharmonie)常態編制
1 x Piccolo, 1 x Flute, 1 x Oboe, 1 x Bassoon, 1 x Eb Clarinet, 5 x Bb Clarinets, 1 x Bass Clarinet, 4 x Horns, 4 x Trumpets, 3 x Tenor Trombones, 1 x Bass Trombone, 2 x Flugelhorns, 2 Bb Tenor Horns, 1 x Bb Baritone, 2 x Tubas, 1 x String Bass, 1 x Timpani, 3 x Percussion

德國斯圖加特國立管弦樂團(Staatsorchester Stuttgart)曾在1995年與1997年推出系列交響管樂團音樂會,首場音樂會以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的歌劇中本為背景的舞台樂隊音樂為核心,搭配當時義大利膾炙人口而常由軍樂隊(管樂團 Banda)的演出的改編作品(Verdi und die Banda),後續第二場音樂會則為其他義大利作曲家的經典之作(Banda 2, Rossini, Bellini, Donizetti, Cherubini)。畢竟19世紀的歐洲並不如當代有廣播、錄音,甚至串流如此方便的聆聽音樂管道,甚至有相當一大部分的民眾因為經濟、距離因素是鮮少能夠走進音樂廳、歌劇院,而作曲家也相當仰賴這些甚至也能在戶外演出的管樂團推廣他們的歌劇、管弦、交響曲作品。首場音樂會儘管演奏的是義大利的歌劇音樂,使用的也不全是德國在19世紀的編制所改編的版本,甚至包含了荷蘭等國家的編曲,而第二場音樂會更進一步採用了許多義大利傳統的編曲,甚至包含了影響義大利軍樂隊(管樂團)編制與音響甚深的亞歷山卓·維賽亞(Allesandro Vessella, 1860~1929)的編曲,但這兩場音樂會的演出與錄音仍堅持採用了19世紀德國傳統編制所使用的樂器(自然不包括薩克斯風),除了不是一般的編輯概念(一般編輯多是將德奧傳統編制的曲目加入當代常用的樂器編制,而取代原有德制的樂器,這兩張錄音的概念則是恰好相反),也是一窺當時編制音響效果的途徑。

4/3 x Piccolos & Flutes, 2 x Oboes, 3 x Bassoons11/17 x Clarinets, 4 x Horns, 6/8 x Trumpets, Cornets & Flugelhorns, 4 x Trombones, 4 x Bb Tenor Horns & Bb Baritones, 2/3 x Tubas, 2 x String Basses, 4/5 x Timpani & Percussion, Celesta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OLAK5uy_mOi4n8uBk_J_zpi_ZlKDaJncIKmLW0LPk德國斯圖加特國立管弦樂團(Staatsorchester Stuttgart)的威爾第與管樂團(Verdi und die Banda)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listType=playlist&list=OLAK5uy_mB2a3YvDetuyuiuFbfxUQ5Omo_o8OFogg德國斯圖加特國立管弦樂團(Staatsorchester Stuttgart)的
管樂團2, 羅西尼, 貝里尼,董尼采第, 凱魯畢尼(Banda 2, Rossini, Bellini, Donizetti, Cherubini)錄音

20世紀的後半,德奧方採用薩克斯風,
而在60、70年代中歐洲管樂演奏的復興,德奧才真正有了當代所認為的交響管樂團概念。

二戰後的1930年代起,許多奧地利的民間管樂團在城鎮與鄉村成立,使用的樂器大多是:

Eb/Bb Clarinet、Eb Trumpet、Flugelhorn、Bass Flugelhorn (Tenorhorn)、Euphonium (Bariton)、Tuba

這樣的樂團可能較為小型,也可能加入Piccolo、Flute、Trumpet、Flugelhorn擴大樂團的規模,然而此時,鮮少使用Horn與Trombone,幾乎也不使用雙簧樂器。其中Flugelhorn是主要旋律樂器,Eb/Bb演奏高八度的旋律或裝飾,Bass Flugelhorn與Euphonium則負責中低音的和聲,Eb Trumpet則作為伴奏與補充旋律部分,Tuba則是樂團的基礎。

而目前其實仍有許多這樣的管樂團,主要分布在德國、奧地利、捷克,甚至荷蘭、瑞士、義大利北部,多以Blaskapelle(Blas來自Blasen,吹的意思,Kapelle來源為義大利文Capella,原意為小教堂,也就是英文中的Chapel,後來衍伸指教堂中的聖歌隊,又再進一步衍伸指樂隊)為名,因此可以翻作管樂的Band,管樂隊之義,演奏的曲目多為當地的流行音樂、輕音樂、波卡舞曲、圓舞曲、進行曲,這樣的風格也因在地而稱波希米亞-莫拉維亞管樂(Böhmisch-Mährischen Blasmusik),世界三大管樂組織之一的國際音樂社團聯合會(Con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Sociétés Musicales (CISM))也為此於2000年起舉辦年度比賽-歐洲波希米亞-莫拉維亞管樂錦標賽(Europameisterschaft der böhmisch-mährischen Blasmusik),由於其性質,此類樂團也常於當地的各種慶典、遊行出現,甚至德國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 十月節)奧地利伍茲塔克音樂節(Woodstock der Blasmusik)等大型活動也常見到Blaskapelle的身影。

其中最著名的樂團當數恩斯特·莫許(Ernst Mosch, 1925~1999)所創立的老牌埃格蘭德樂手(Original Egerländer Musikanten),埃格蘭德(Egerländ)位於現今捷克境內,與德國交界,也是莫許的故鄉,境內的城市克拉斯利采(Kraslice)也以管樂器的製造聞名。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93SpvZWjd4?version=3&rel=1&showsearch=0&showinfo=1&iv_load_policy=1&fs=1&hl=zh-tw&autohide=2&wmode=transparent老牌埃格蘭德樂手(Original Egerländer Musikanten)的錄音

引用自 管樂世界 vvhitewhale https://vvhitewhale.wordpress.com/2021/06/16/%e5%be%9e%e6%ad%b7%e5%8f%b2%e3%80%81%e5%9c%b0%e5%9f%9f%e8%88%87%e4%bd%9c%e5%93%81%e4%b8%80%e7%aa%ba%e7%ae%a1%e6%a8%82%e5%9c%98%e7%9a%84%e7%b7%a8%e5%88%b6%e8%88%87%e9%9f%b3%e9%9f%bf-7%e5%be%b7/

<齊格飛特賣會>

日期:9/3-6 時間:12:00-19:0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40巷27號(齊格飛音樂行)

Adams

Sonic 鍍銀上低音號$180,000$170,000
E1 純銀號口上低音號$345,000$305,000
F調 Solo 低音號$550,000$450,000

Stomvi

Elite黃銅鍍銀Bb調小號$75,000$58,000
Titan黃銅鍍銀Bb/C調小號$98,000$83,000
Titan純銅鍍銀 爵士長號$125,000$90,000
Titan 低音長號純銅鍍銀/金銅雙號口$325,000$280,000

Sigfrid齊格飛(銅管)

金銅鍍銀小號$25,000$18,000
金銅鍍銀金(加重)小號$35,000$25,000
學生級黃銅法國號$55,000$40,000
Academic黃銅法國號$65,000$55,000
Professional金銅法國號$180,000$130,000
學生級次中音長號$25,000$20,000
高階烤漆次中音長號$98,000$75,000
磷銅錐形轉閥次中音長號$70,000$50,000
鍍銀金高階上低音號(Trigger)*有小凹$85,000$75,000
Bb調轉閥烤漆低音號$140,000$100,000
C調金銅鍍銀低音號$220,000$170,000
F調金銅鍍銀低音號$195,000$150,000
迷你長號(拉管小號)$5,980$4,500
迷你法國號$9,800$8,800
袖珍小號$5,500$4,200

Sigfrid齊格飛(木管)

學生級雙簧管$85,000$65,000
S17學生級單簧管$30,000$20,000
S17專業級單簧管$37,000$25,000
G18專業級鍍金單簧管$47,000$35,000
彩色豎笛$9,800$8,000
Symphonic演奏級高階豎笛$70,000$55,000
A18專業級A調豎笛$58,000$48,000
齊格飛Eb調豎笛$38,000$33,000

其他品牌

  • Sireman Tenor Trombone 烤漆次中音長號 $185,000 $140,000
  • Harmonie Professional 黃銅/金銅烤漆Bb小號 $58,000 $43,000
  • Harmonie Professional 黃銅/金銅鍍銀Bb小號 $78,000 $58,000
  • Armstrong Werth lmperial雙簧管 $145,000 $110,000

樂器號箱

Stomvi 小號Single$9,000$6,500
Stomvi 小號Double$13,000$8,800
Stomvi 小號Quad$18,000$11,000
齊格飛玻纖號箱_小號Single$7,000$5,000
齊格飛玻纖號箱_小號Double$8,000$6,000
齊格飛玻纖號箱_可拆式法國號$9,500$7,000
齊格飛玻纖號箱_不可拆式法國號$9,500$7,000
齊格飛玻璃纖維號箱_長號$8,500$6,500
齊格飛玻璃纖維號箱_上低音號$11,000$8,000
Protec豎笛包$3,900$3,000
Curtis 包包$5,500$4,500

塑膠樂器_全系列八折起

配件類全面七折起

以上皆為未稅現金價

活動期間請遵守防疫規定,如需試吹,本公司設有獨立試吹間

「因應疫情,改變營業時間公告」

因疫情升溫,全國升級成第三級警戒
本中心忍痛公告,即日起至6/1前,全面採用預約制。

唯獨“錄影錄音場”、“線上直播”且人數“少於5人”者或“個人”排練室租借,可接受預約。
本公司行政系統亦照常運行。
若指揮中心有更新指示,本中心將滾動修正並即時公告新的延期或取消辦法。

如造成您的不便,請見諒。若有疑問,歡迎私訊facebook粉專、官方line 或撥打0929232580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齊格飛官網:http://sigfrid.com.tw/
官方line:https://lin.ee/obah0u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gfridartcenter/

#StayHomeStaySafe

#共體時艱做好防疫

#勤洗手戴口罩

防疫緊急公告

為因應政府最新的防疫政策
即日起至6/8前,凡於本藝術中心舉辦活動之觀眾人數,不得超過100人,並須全程佩戴口罩和進行消毒。
若有因防疫政策影響而需延期者(僅限6/8前),請聯絡本中心洽談延期之事務。
如造成您的不便,請見諒。若有疑問,歡迎私訊『齊格飛藝術中心』Facebook粉絲專頁或撥打0929232580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Sigfrid Horn Call Project 齊格飛號角計畫

你覺得管樂團的大重奏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嗎?

想練室銅五或是木五的室內樂老是湊不齊聲部嗎?

機會來了,齊格飛即將於110年開始舉辦管樂重奏團,每月固定兩次練習,培養室內樂默契,半年一次齊格飛藝術中心音樂會發表,滿足你的室內樂渴望!

半年為一季,10次排練含1場期末發表音樂會,團費5000 (學生憑證9折,齊格飛愛樂團員85折)

報名資格:具有該項樂器2年以上吹奏經驗者 (12/27截止報名)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3St6yVFtQU3BK4Gx7

  • 齊格飛 F. Horn Call – 每月第1/3周四晚上7.00-9.00

法國號指導老師:北藝大教授 陳彥豪

曲目:

 Kerry Turner : Fanfare for Barcs / Quartet No.1、No.2

     Lowell E. Shaw : Fripperies No.3、No.6、No.7、No.9

  • 齊格飛 Trumpet Call – 每月第1/3周一晚上7.00-9.00

小號指導老師: NSO 陳長伯

曲目:

Howard J. Buss: Festiva Overture for 8 trumpets

A . Vivaldi : Concerto for two trumpets and trumpet ensemble

  • 齊格飛 Trombone Call – 每月第2/4周四晚上7.00-9.00

長號指導老師:TSO 蔡佳融

曲目:

Giovanni Gabrieli: Canzon Primi Toni, for 8 Trombones

Vaclav Nelhubel: Tower Music for Trombone Ensemble

  • 齊格飛 Low Brass Call – 每月第2/4周一晚上7.00-9.00

上低音號指導老師:TSO Wind Orchestra 陳彥傑

曲目:

Nicolai Rimsky-korsakov :Procession of the Nobles

Gary Buttery: A Fantasia of Eastern European Village Dances

齊格飛茶酒沙龍系列_音樂會日程

2020齊格飛茶酒沙龍系列音樂會

齊格飛在2020特別製作不同主題但是都適切您放鬆享受音樂的節目,洗滌您的心靈,豐富您的感官!

7月04日 周六 19:30 – 拿坡里與義大利民謠之夜

男中音 – 巫白玉璽

豎笛 – 楊元碩

男高音與吉他- Vinzenzo Cuccia

鋼琴 – 劉達禮

7月11日 周六 19:30 – 吉光片羽

爵士弦樂四重奏:「玩弦四度」

8月 15 日 周六 19:30 – 董舜文的Saxphone世界

Saxophone演奏家:董舜文

9月26日 周六 19:30 – Chat with Chet – 向查特貝克致敬

小號演奏家:魏廣皓

10月17日 周六 19:30 –Tango Meets Jazz

Tanvilution 探戈4重奏

11月21日 周六 19:30 – 許郁瑛的星期夢系列與林偉中以及我們都愛的保羅與比爾

鋼琴 – 許郁瑛

爵士鼓 – 林偉中

11月28日 周六 19:30 –我要乘著熱汽球耍廢

阿卡貝拉團體:廢人聲樂團

12月12日 週六 19:30 –Saturday Night Jazz Fever

張昌傑爵士四重奏

購票連結請點擊這裡

  • 票價不包含低消,入場低消一杯飲品